周武王伐纣,并非完全为了天下大义,主因是商周世仇,充满阴谋和诡计
武王伐纣也许是是因为纣王太过残暴,引起民愤,但大部分是因为其他原因
商周的世仇应该从周方伯季历说起,他是周武王的爷爷,从他一代开始与商王帝乙关系很密切,周朝能够成为一方诸侯,也全靠帝乙的扶持。
帝乙扶持季历目的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因为在殷商的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部落——鬼方。鬼方部落崇尚武力,善于征伐,对殷商是个极大的威胁。帝乙是殷商时期少有的明君,在开疆拓土方面其实并不逊于他的儿子帝辛,也就是后来的纣王。
为了更好的防御鬼方的南下,帝乙刻意地培养了周部落,并让季历与殷商王室通婚,敕封周部落为诸侯。周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帝乙扶持周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防御鬼方。
季历在帝乙的扶持下,周逐渐的强大起来,帝乙发现虽然鬼方已经被遏制住了,却养大了另外一头饿狼——周。周的日益强盛给殷商带来的威胁甚至超过了鬼方,必须要对周进行打压。
打压周的过程很成功,帝乙首先是把周的附近部落诸侯全部收拾了,然后扶持一些亲商的附庸小部落来防御周,最关键的是,帝乙把周方伯季历以祭祀的借口骗到了朝歌,残忍的用祭祀之名,以最高等级诸侯王为祭品,用季历祭祀上天。帝乙就变相的用祭祀手段除掉了周的首领季历。
说到祭祀,就不得不说到殷商最大的政治特点:政教权力共享。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朝代是政权和宗教权并立的朝代。
商朝推崇祭祀,当权者通过祭祀手段来笼络人心,稳定朝政,以上天的名义来巩固诸侯对商王的拥护,无论大事小情,殷商都是通过祭祀、问神的方式来决定。为了给天下诸侯和民众一个公平的形象,祭祀权交给了祭司,商朝就形成了独特的神权阶层,这个阶层一般都是王室成员和高等级贵族来担任。
商王问事,祭司代表上天解读答案,给予商王上天的旨意。这种把戏就是以商王为代表的王权与祭司为代表的贵族进行共享权力的游戏,也是最后商朝灭亡的根源。
季历被杀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了王位,史称西伯昌。他急于要给父亲季历报仇,居然举全国之力讨伐殷商,帝乙对周的这次叛乱,毫不客气地进行了镇压,彻底的打服了周。
帝乙死后了,最小的儿子帝辛登基继位了,也就是著名的商纣王。纣王比他的父亲帝乙能力更强,野心更大,他在位后,对商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启用非世族权贵的人进行改革,对奴隶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奴隶的地位,积极开发农业,同时对外发动战争,扩大殷商的领土版图等等。
纣王对殷商最大的改革是改变了政治体制:逐步的减少了神权对王权的干预和控制,加强王权对整个王朝的控制。实施的办法很简单,不再经常性地举行祭祀,那么神权的代表祭司就没有途径过多地参与到王权决策中来。
纣王的改革对殷商的权贵阶层打击很大,权贵阶层的权力被边缘化,引起了殷商贵族的强烈不满。纣王时期最大的祭司就是比干,以他为首的贵族阶层发起了对纣王的暗中抵制和公开的不满。
纣王对待神权贵族毫不手软,用他父亲帝乙的手段,用祭司来祭祀,就把比干当作祭品给祭祀了,也就是变相的杀了比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比干剖心”。
西伯昌,也就是周文王趁纣王外出征战期间再次发动了对殷商的进攻,纣王率军平息了周的叛乱,同时把周文王俘虏关在了朝歌十年,据说周文王就是在牢中研究出了《周易》。
周部落通过各方活动,甚至把周文王的嫡长子伯邑考送到了朝歌让纣王祭祀杀掉,才换回了周文王回到了岐山。周文王回到周以后,就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周武王上位后,改变了对商的策略,对纣王是积极的讨好,表现得非常的顺从,逐渐的打消了纣王对周的防御和打压。同时周武王更是积极的联络周边的小部落和诸侯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盟友就是姜部落。
姜,就是姜子牙的姜。姜部落与周关系很紧密,他们是姻亲关系,姜子牙的女儿季姜就是周文王嫡长子伯邑考的正室。伯邑考死后,为了与姜保持强大的联盟关系,周武王纳了自己的寡嫂季姜为妾。
周又在周武王的韬光养晦中强大起来,但是纣王的重心没有放在西面,他全力在征伐东部地区,他把殷商的国土版图足足扩大了一倍有余。
殷商的贵族们看到了周与纣王的矛盾,也看到了周的实力,他们期望周武王出兵讨伐纣王,推翻纣王,另立新君。注意,是推翻纣王,恢复王权和神权的平等,并不是要推翻商朝。
商贵族暗地里与周武王取得了联系,与周武王一拍即合。殷商贵族做内应,周武王出兵伐纣。
帝辛二十九年,周武王趁纣王东征期间,从西岐联盟姜等众多部落东出伐纣,在牧野一战彻底的打败了纣王大军。按照实力来说,周武王的军队不是纣王东征大军的对手,但是纣王军队中的大部分贵族将领和兵士被殷商贵族们收买,他们集体哄逃,唯一为纣王而战的是一群奴隶和战俘,实力抵挡不住周武王的联盟大军。
纣王败后,逃到了鹿台(商王的行宫),被周武王追击,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把纣王的头颅砍了下来,并俘虏了纣王的两个妃子一同押解到了朝歌,举行了一次最为盛大的祭祀——用纣王头和妃子祭祀上天。
周武王为了笼络殷商贵族,又恢复了日常的祭祀活动,并且让姜子牙担任了大祭司,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和姜子牙都曾经亲自参与祭祀,并亲手杀死活人祭祀,最多的一次杀了60多个奴隶进行祭祀。
周武王推翻了纣王,但是违背了与殷商贵族们的诺言,并没有重立新的商王,而是建周代商。这让商朝贵族非常的恼怒,并且在暗中积攒了力量。
周朝建立五年后,周武王就死了,周成王继位,周公旦辅佐。殷商的贵族们看到了机会,发动了暴乱,试图推翻周,重建殷商。此次暴乱又是一次内外的勾结,以纣王儿子武庚为代表的殷商贵族勾结管叔、蔡叔(他们是周武王的弟弟,与周公旦同为辅佐大臣),联合东夷部落进行倒周。
周公旦铁血镇压了此次暴乱,并彻底地剿灭了殷商的贵族,殷商贵族进行了全国逃亡,其中著名的就是纣王的兄长箕子率领族人一路向北,逃了今天的朝鲜半岛。
周公旦通过此次暴乱彻底的废除了商朝的王权和神权并立的政治体制,巩固王权的绝对统治,同时还定制了礼乐制度来约束和健全国家制度,规范人民的思想。
武王伐纣的意义,本就不在于改朝换代,而是在于让我们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就是人们认定的天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2glgm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