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被明朝消灭数次都能东山再起,面对清朝为何不能?

李自成在对面明朝的时候,多次失败,但是却能屡败屡战,最终攻破北京城,成了大顺皇帝。但是屡败屡战终于取得胜利的李自成在面对清军的时候,只败了一次,却自此消散。因为…

李自成在对面明朝的时候,多次失败,但是却能屡败屡战,最终攻破北京城,成了大顺皇帝。但是屡败屡战终于取得胜利的李自成在面对清军的时候,只败了一次,却自此消散。

因为明朝和士大夫共天下,交税这种不体面的任务全留给死老百姓。大清不那么给各级官僚地主面子,能落实收税的硬指标,让富人也掏钱。

只要让清军稳固统治华北、华中六七个省,财政动员力就高于大明两京十三省了,对农民军来说是强过明朝几倍的对手。

李自成被明朝消灭数次都能东山再起,面对清朝为何不能?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李自成被明朝消灭数次都能东山再起,面对清朝为何不能?

注意上面第一栏年份,顺治9年,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和半个湖北都不是清朝领土,北方又有沙俄和准噶尔逼近。虽然江南已经平定,但接下来几年还有郑成功占领镇江,围攻南京……在半壁江山还在打拉锯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一年依然有2400万两真金白银可花。

而按照黄仁宇估算,就算是张居正刚刚整顿过财政的巅峰年份,明朝理论上的收入也只有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实际岁入1000多万两,加收几百万两辽饷就是末日。

李自成被明朝消灭数次都能东山再起,面对清朝为何不能?

更讽刺的是,清朝入关,缺乏文牍资料,拿来征税的凭证就是张居正编的《万历会计录》,即清朝完美落实了张居正没做完,其他明朝官僚不想做的事情。

除了收钱效率不一样,明清花钱效率也不一样。

大清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核心部队打底,知道自己有多少士兵,也舍得给一线厮杀的人砸钱,就算快亡国了,慈禧也知道兵是雇来的不是抓来的,愿意给新军一个月四两银子。

明朝总是逼急了才给军官足额的经费,理论上给每个兵发一两多的月薪,实际拿到多少天知道。相比之下,当然清军更有积极性打硬仗,给李自成的压力远远超过明朝那些养寇自重的军阀。

还有,明朝的岁入有相当一部分是力役和实物,中央政府真正能调配的财政最多三四百万两,很难在各地随时调用。所以即便仓库里有东西,明朝官军也很少能拿到足够补给,只能一路行军一路抢劫屠杀,成为各地汉族民众最恐惧的武装集团之一。

清朝一多半收入是银钱,调动起来相当方便,所以清朝军官虽然也贪婪,却知道沿路抢劫会影响行军速度,有战斗任务的时候肯掏钱买东西,也有钱可花。清军的机动能力当然秒杀明朝,也能对付拖家带口的农民军。

李自成被明朝消灭数次都能东山再起,面对清朝为何不能?

清朝是个很现实主义的政权,懂得忠诚的基础是利益。满洲皇帝抢钱下手狠,该撒钱的时候也不会琢磨着用大道理省钱,只要打胜仗不在乎别人也跟着发财。

清朝从初起到灭亡,3个世纪间都能动员内地商业力量,支撑数万战斗部队远征新疆,击败远胜于汉唐时期的边疆民族。

在大英帝国的蒸汽船开进长江之前,帕米尔高原以东没有什么力量是清朝的对手。

清朝的战斗力其实是很强的,李自成的不能再起也在于其攻破北京后的快速腐坏,双方作用下,李自成败了一次就输了所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1un9r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