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什么如此恨戚夫人?
刘邦死后吕后就开始对付那些被刘邦宠信的姬妾,尤其是对戚夫人用的手段非常残忍,因为刘邦最宠的就是戚夫人,她根本不是吕后的对手,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后路
1、吕后为何怨恨戚夫人
刘邦想要保护戚夫人,其实有个办法,就是让戚夫人跟随刘如意到赵国去。只要戚夫人跟着刘如意去了赵国,那么以后吕后想打击戚夫人,肯定鞭长莫及,没那么容易了。
但刘邦离不开戚夫人,只想和戚夫人待在一起,甚至差点改立太子,所以才会引起吕雉极大的不满,因此十分痛恨戚夫人。刘邦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他知道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确保了江山社稷的稳定,才能够确保一切。而且古人也相信人死以后,生命是可以得到延续的。但是要延续生命,就得靠子孙后代给予他们的庙食。子孙后代给予他们的庙食越多,他们的生活就会越好。所以,于公于私,保住自己的江山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让戚夫人去赵国,或许可以保住她的命。但这样一来,戚夫人就有可能拥兵自重。道理很简单,戚夫人要保护自己,没有军队是不行的。比如吕后要招她进京,她如果不去,那么吕后必然会带着军队来打她。如果她自身没有军队,怎么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但是如果她有军队,那么她就有可能拥兵自重。一旦拥兵自重,那么赵国事实上就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汉朝就形成了两个集团。
在中国古代,国家从来是不允许两个集团存在的,藩国是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如果藩国不服从中央政府,战争必然会爆发,必然会天下大乱,内部必定会打起来。这种情况,就像晋朝建立以后的“八王之乱”一样。
正是因为藩国不听中央的,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而汉朝本身,后世也出现过“七国之乱”这种藩国不听中央政府,造成的悲剧。
所以,戚夫人显然是不可能去赵国的。
2、戚夫人难以自保
事实上,刘邦不但不会让赵国成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他反而还想要加强措施,保证赵国听从中央。比如,他派周昌去当赵国的相国,就是一个措施。
一般认为,刘邦之所以派周昌去当赵国的相国,是因为周昌这个人耿直,可以不听刘邦的话。既然周仓可以不听刘邦的话,因此他就可以不听吕后的话,所以他就可以保护刘如意。
但恰恰相反,周昌不听刘邦的话,是因为周昌想要保护的,是汉家天下。他认为,如果不执行“嫡长子制”,汉家天下就不能够得到保证。所以,在江山社稷和皇帝之间选择,周昌首先选择江山社稷。
既然周昌选择的是江山社稷,那么,他就不可能让刘如意拥兵做大。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派周昌去确实不是为了保护赵王刘如意,而是保护汉家天下。
总之,刘邦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其实都不能够保护戚夫人。
真正刘邦想要保护戚夫人,还有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他自己要守规矩。他在当皇帝期间,不要专宠戚夫人,应该对吕后好一点,应该确定吕后中宫娘娘的位置,让中宫娘娘能够统摄后宫。如果刘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其实戚夫人是根本不用保护的。恰恰是刘邦做不到这一点,是他自己违反了规则,才造成了戚夫人的悲剧。
戚夫人有这样的下场和她自己也有很大关系,是她断了自己的后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nsd8l0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