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赤壁之战的大功臣,却被作者描述成一个狭隘形象
周瑜是三国有名大将,在三国演义这个小说离他被刻画成嫉贤妒能,老想暗害诸葛亮的角色。结果孔明先生三气周瑜,顺利击败曹操,智取荆州,把周瑜气得箭创迸发而亡。不过,这不是真的历史,周瑜可不是这样的小气鬼。
史书对周瑜很高,认为他是赤壁之战的真正功臣,辅佐孙策孙权平定东吴,是三国时期真正的一代豪杰。他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都是小说编出来的,诸葛亮气不着这位周都督。
周瑜是东吴地区的名门望族,他和孙权分别娶了大乔、小乔,成为连襟。这不是最重要的,周瑜的儿子还是东吴的驸马,周孙两家是联姻关系,皇亲国戚。
袁术和曹操都想招揽周瑜为己所用,但周瑜看不上他们,宁可辅佐当时兵马还很少,一块地盘也没有的孙策。周瑜15岁时,就与孙坚孙策结识,两家成为至交。孙策一家刚到庐江时,周瑜把自家的宅子让出来,给孙家住。有趣的是,曹操派来游说周瑜的正是蒋干,只不过没有盗书这档子事儿。
孙策得到东吴望族支持后,才能在江东自立,尤其是庐江周氏。在孙策平定东吴的过程中,周瑜主动率兵配合,招降各地豪族,帮助孙家成就了霸业。
孙策死后,周瑜继续辅佐孙权完成了东吴地区的统一,总揽军事大权。可以说,孙氏政权的第一功臣就是周瑜。这个时候,诸葛亮还在南阳耕地,等着刘备上门呢。
曹操吞并荆州,准备渡江时,周瑜年仅33岁。当东吴朝堂在主战、主和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刻,周瑜力主抗曹,为孙权分析了天下大势,曹操的野心在于称帝,容不得任何诸侯,与其听命曹操,不如自立为王。孙权这才决心与曹操战斗到底。
小说里的曹军有八十三万,但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曹军最多二十万。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火攻曹营,赢得了赤壁之战。火攻是古代常用的水战方式,曹军战船虽多,但猬集于水寨中,很难逃脱大规模的火攻,不用连舟,照样要完蛋。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对的,只是诸葛亮和庞统的作用远没有那么大。
诸葛亮是刘备派来联络东吴联合抗曹的使者,当时,刘备在江夏只有一万多人,实力远不如孙权和曹操。决定孙权降曹,还是抗曹的关键因素是周瑜。作为军事主官,他的坚定信心促使孙权作出了最终的决定。
小说里三气周瑜的草船借箭,其实发生在几年后的孙权另一次抗曹战斗,指挥者也是孙权,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诸葛亮对赤壁之战的贡献远不知周瑜。在三国演义小说出现之前,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都认为此战的功劳是周瑜的。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进攻南郡。孙刘两家战前有约定,瓜分荆州,周瑜的目标是南郡、夷陵等地。这场战斗没有小说里那样轻松,防守南郡的是曹操手下名将曹仁。
周瑜打了整整一年,才击败曹仁,夺取南郡。也正是此战,周瑜的右胁中箭,受了重伤。曹仁想趁着他受伤,发动进攻,打退吴军。周瑜不顾箭伤,坚持巡视各营。吴军士气大振,发动猛攻,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周瑜对刘备有戒心是真的,借联姻趁机扣留刘备是假的。周瑜确实提议孙权扣押刘备,瓦解刘备集团。不过,孙权考虑到需要刘备在北方牵制曹操,而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周瑜转而准备攻取益州。
赤壁之战后的天下,除了曹孙刘三家外,还有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没有明确归属哪一方。对于孙吴来说,夺取益州便可以取得与曹操的均势,天下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而且刘备对益州也有想法,发兵夺取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周瑜急于起兵抢占先机。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动兵,周瑜在巴丘因箭伤发作病逝,年仅36岁。
周瑜是孙吴政权从建立到鼎盛期的关键人物,没有他的支持,孙吴能否做到三足鼎立,还很难说。由于罗贯中偏爱刘备和诸葛亮,贬低其他人,可怜的周瑜周公谨只好做一回配角,被安排了一个嫉贤妒能的角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nnkltq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