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春秋时期都称公的时候称王是什么原因
武王伐纣之后西周建立,建国后周王对有功的臣子进行了分封,同时将这些人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赐予了爵位,所以人们看到的那些鲁庄公,晋侯、申伯之类的,都是对他们爵位的一种叫法。
不过在这一时期,却有一个国家有些特殊,基本上别的诸侯都称“公”,周天子还在,天子称王,但是楚国的一些国君却自己称王,其中很有名的就是楚庄王。那为什么楚国要这样做,楚国是因为很厉害
古代在称呼上有很多的规矩,周朝时期诸侯之间,尽管都是诸侯,但是地位却不一定相等,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划分不同的称呼,所有,即便是很多人称公,也都是不符合规矩的.
因为他们很多人原本的地位还不到“公”,但是因为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敢怒不敢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假装自己是个瞎子,什么也看不见。
不过称公,多多少少还算是给了天子一点面子,却偏偏有人明摆着要和天子对着干,自己以诸侯的身份称王,这个人就是楚国国君熊通,后世称他为楚武王。
自打他之后,楚国基本上所有的国君都开始称王,一直到战国末期楚国被灭,而楚国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确很有底气,有野心,而且丝毫不会把野心藏着掖着,就是要告诉天下所有的人。
楚国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被周成王封为子爵,土地很小,爵位也不高,地处偏远,是中原诸侯国眼中的“南蛮”,但是楚国还是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正是因为地势偏远,所谓天高皇帝远,楚国国君开疆拓土,一边又尽力侍奉周天子,发展自己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诸多方面,不甘心只做一个小诸侯,所以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势力。
等到熊通的时候,他对于自己的封号非常不满意,但是周天子不同意给他提升封号,熊通也是有底气的,自封为王,成为春秋时期诸侯中的第一个“王”,其他国家见他这样做.
但是周天子又忍气吞声,所以一个接一个的都开始称王,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原本的进贡也停止了,天子一落千丈,可是又没有能力与诸侯对抗,形同虚设。
后来又出了一个有名的楚王,楚庄王,问鼎中原说的就是这位.
他更是通过问鼎直接表露出自己的野心.
虽然后来意识到时候还不到.
但是他的话,其实是道出了众多诸侯的野心.
说了他们不敢说的话。
这就是楚国在春秋时期都称公的时候称王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mniq4d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