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文学成就

中道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世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中郎先…

中道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世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中郎先生全集序》)。他较两兄晚殁,后来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诗,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诗,而宛然复传盛唐诗之神则善矣”(《蔡不瑕诗序》)。这是他与两兄稍异之处。袁中道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如 《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金粟园记》、《玉泉涧游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与曾太史长石》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受李贽徐渭等影响极深,对复古主义给予猛烈抨击,认为时有变化,文有古今,文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极力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了作者个性。创作以小品文成就最为突出,自由抒写,清新活泼。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中道生前曾多次去谒见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求教问学,写过不少赞颂李的诗文。李被朝廷加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后,他冒着风险为李立传(《李温陵传》)。对传主的人品学问,革新精神,倍加尊崇。

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即《袁小修日记》)20卷。

【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游青溪记】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

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

可拊可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m67c9i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