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人物争议
楚庄王集中全力与晋争霸,主要争夺中原门户之陈、郑、宋。三国服于楚时,晋出兵讨伐,楚则前往救援;三国从于晋时,楚兴师问罪,晋则前去救助。宣公十二年,终因找郑、救郑…
楚庄王集中全力与晋争霸,主要争夺中原门户之陈、郑、宋。三国服于楚时,晋出兵讨伐,楚则前往救援;三国从于晋时,楚兴师问罪,晋则前去救助。宣公十二年,终因找郑、救郑而使楚、晋爆发了一场大战—邲之战。战斗以晋大败结束,楚庄王不仅在战场上大扬军威,还曾于宣公十一年夏天与陈、郑盟于辰陵,一同年,又介以诸按”伐陈,对杀着者夏征舒讨而戮之。以此观之,楚庄王能会盟诸侯。但是,若以中国为背景,尚不足以表明她成为霸主。首先,庄王虽主盟辰玫之会,但与盟者唯陈、郑,鲁、宋、卫、曹、郭等诸侯大多仍听命于晋,尊晋为霸。其次,庄王“以诸侯”伐陈,《经》、《传》皆未言有哪些诸候,从当时楚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考,可能称了郑国以外就只有附属或归服于楚的南方小国而已。其三,与庄王同时的晋风会盟诸侯的次数和规模都在楚之上,凡七次,与会者多则八国,少则四国。因此,尽管楚庄王有勃勃称霸之心,且力征陈、郑、宋,在邺之役中取得辉煌战果,但是,他未曾独霸中国。其功业是将晋的霸权夺取了一部分,使之由文襄之兴旺而中衰,从而为其子孙争霸成功莫定了国力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中原诸侯虽或私下仍鄙称楚为“蛮夷”,但已经产生了接受强楚为伯的心理定势。庄王去世二年,楚会盟十三国诸侯于蜀,庄王之子、年仅十二岁的共王成为受众多诸侯拥戴的霸主,其后十年,晋、楚同盟于宋,首次达成共霸协定。这些成功,与前代楚君尤其是庄王之功密不可分,但庄王本人毕竟未被教多诸侯推为盟主而独霸中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rv0o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