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正不阿刚死就得谥号文正,乾隆称痛失股肱
刘统勋是清朝大臣,政治家,刘墉的父亲。雍正2年(1724)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刑、工、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拜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等要职,官至“宰相”。清…
刘统勋是清朝大臣,政治家,刘墉的父亲。雍正2年(1724)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刑、工、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拜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等要职,官至“宰相”。
清代自雍正设立军机处起,即把兼任军机大臣的大学士视之为“宰相”。这样的“宰相”有时是两位,其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大学士为正“宰相”,另一位为副“宰相”。
刘统勋初任“宰相”时,系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当时首席军机大臣是文华殿大学士满人尹继善。尹继善死后,刘统勋继任首席军机大臣,成了清代第一位汉人正“宰相”。
刘统勋自乾隆元年(1736年)到34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30余年。期间始终同时兴利除弊,惩治贪官污吏,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
刘统勋为政四十余载刚正不阿,一尘不染;生活简朴,清廉如水;秉公持正,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帝称其“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
乾隆38年11月,刘统勋卒于上朝途中。乾隆帝亲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遂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至此,刘统勋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6年后,乾隆在所作《怀旧》诗中仍念念不忘这位老臣:“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hvtal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