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离开天京时,为何遭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背弃?跟着他看不到未来?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石达开离开天京时,为何遭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背弃?跟着他看不到未来?

而今天探讨的,便是最为洪秀全所忌惮的石达开。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便因为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也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天京事变”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局面稍微好转后,洪秀全忌惮石达开的才能与声望,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出走。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当石达开被洪秀全逼着离开的时候,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李秀成、陈玉成、杨辅清等人却没有随他一同离去,这是为何呢?

其实,不仅仅是如此,有一些原本跟随石达开离开的人,后来还是回到了洪秀全的阵营之中。比如在1858年8月的时候,杨辅清便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开辟浙闽根据地的愿望没能实现。

而到了1860年5月的时候,彭大顺、朱衣点等一众将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不得不前往四川,依靠四川的山川之险防卫。在1861年7月之时,天地会首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这也使得石达开最终在大渡河边兵力不足,最后没能渡过河去,全军覆灭。

石达开离开天京时,为何遭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背弃?跟着他看不到未来?

那么人们就非常疑惑了,造成这些将领背弃石达开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的人缘不好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石达开之所以会为洪秀全、冯云山所推崇,便因为他有很好的人缘,并且拥有不少的拥护者,而李秀成、陈玉成等人便是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洪秀全才会忌惮石达开,并害怕他夺权。既然如此,那么就只可能有一种原因,那就是这些人根据局势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在那段岁月中,洪秀全其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他一方面排挤石达开,但是一方面却又不断拉拢石达开手下的重要人物,比如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等人,从而达到彻底削弱石达开势力的目的。

而石达开虽然离开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单干的打算,甚至也不打算反了洪秀全,这样的举动令这些跟随他离去的人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也知道长久以往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果断地选择了离去。

石达开离开天京时,为何遭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背弃?跟着他看不到未来?

而李秀成和陈玉成则是个例外,他们其实也曾经一度跟随石达开离去,但是石达开却不愿意他们这么做,反而为了顾全大局,而将他们都调回了天京,从而防止清政府渔翁得利。

石达开的出走对太平天国革命力量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损失,不能同洪氏集团配合负气出走,危害了农民革命的整体利益,是农民阶级属性和个人的修养性所造成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ga7np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