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1.首先,没必要。2.其次,没经验。3.最后,没时间。古代藩王,对于中央的皇帝,一直都是威胁,因此后期的皇帝都会进行削藩,为此历史上爆发了无数的战争,朱允炆因为…

古代藩王,对于中央的皇帝,一直都是威胁,因此后期的皇帝都会进行削藩,为此历史上爆发了无数的战争,朱允炆因为削藩导致丢了皇位,他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呢?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堪称削藩千古奇谋,和平解决藩王尾掉不大的问题,建文帝为什么弃之不用?

“推恩令”,顾名思义,就是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皇帝广施德惠,诸侯王原来只有一位嫡长子继承人改为所有子弟都可以继承,比如以前的各诸侯的封国只由其长子继承,现在成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这种制度传递两三代以后,再大的封国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变成郡县制,纳入国家统治范围。

公元前127,朝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一建议是汉武帝的及时雨,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推恩令十分有效,避免了景帝时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在这之后,完美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这么有效的和平削藩政策,为什么建文帝弃之不用呢?难道是不知道?

这不可能吧,即使建文帝不清楚历史典故,他身边的亲信大儒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肯定会提出这种削藩策略啊。

可当时情况是建文帝朱允炆在即位不到一年,他爷爷朱元璋尸骨未寒,就把屠刀伸向了他的五个叔叔。周王朱橚是第一个倒台的,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相继被废,其中还闹出了人命。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建文帝没有推行“推恩令”呢?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1.首先,没必要。

朱元璋在分封自己的20多个儿子为藩王时,就考虑到了藩镇割据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藩王的权力。如规定藩王的卫士数量,不得干预当地行政、财政,仅仅在打战时,拥有军队的指挥权,抵御蒙古入侵。

相当于藩王就是给皇帝打工的,没经济收入,就形不成大规模私人武装。当时削藩,建文帝一年轻轻松松就削平了五个叔叔,证明了各藩王都是纸老虎,真没必要绕弯子来“推恩令”。各藩王当时情况,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2.其次,没经验。

建文帝和他的团队—文官集团有学问,可治理朝政,处理各项事务还缺乏锻炼,没正确选择削藩策略,只是盲目地要削藩,统一朝廷法令。

建文帝当皇帝时才20出头,一直深宫里长大,学习儒家文化,没经历过大是大非,他的团队,一群书生,写文章,做学问在行,可也没多少治国理政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就这样,他们在削藩上,先犯了理想主义,选错政策,又遵循“先易后难”方针,给了燕王朱棣充足的准备时间,导致了国破人亡。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

3.最后,没时间。

腐朽的元朝统治了一百多年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朱元璋称帝30年,一直忙于追击北元政权,同时也实行了不少弊政。建文帝急于推行自己的仁政,靠推恩令来削藩,得好多年才见成效,他等不及。所以才登基不到一年就着手削藩了。

千古奇谋“推恩令”—削藩的制胜法宝,被束之高阁,可怜建文帝在北京城破时,神秘失踪,还没来得推广他的文治,悲夫哀哉!

假设建文帝削藩成功,又是不同的繁荣昌盛的大明帝国。

朱允炆削藩没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因为他没能有汉武帝的能力,也因此汉武帝成了千古一帝,朱允炆却被赶下了皇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l1qr8j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