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传说”:女人背负罪责,可靠性极低
原标题:如何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传说”?女人背负罪责,可靠性极低
西施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而广为人知。目前,关于西施的传说故事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说,吴国奸臣伯嚭曾在越国灭亡前夕收受了越国的大量贿赂,才同意将西施等二十名美女送到吴王夫差面前。
据说,吴国重臣伍子胥的死也与西施脱不了干系,是她一直吹枕头风,才使得夫差下定决心杀了伍子胥。
上述说法均来自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似乎已经是定论,今人在纪念西施的时候,还夸赞她“为国献身”的气节。
事实上,这是典型的“把历史当童话看”。
吴国为什么要灭掉越国?因为越国与吴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吴王夫差的父亲,前任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所杀。
面对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吴国有机会灭掉越国,夫差怎么可能犹豫呢?
史书说是因为夫差贪图越国进献的美女(主要是西施)和金玉,可问题是:如果灭掉越国,美女和金玉难道会少吗?
我一向不主张看低统治者的做法,而夫差能够在父亲非正常死亡之后顺利上位,同时还打得越国差点灭亡,他绝不是泛泛之辈。
之所以不灭越国,不是夫差不想做,而是他做不到。
因为孟获代表着南蛮势力,诸葛亮可以相对轻松地杀死这个人,然后怎么办呢?只能陷入南蛮民众的汪洋大海。
到了那个时候,光是平定南蛮的军费就能把整个蜀汉拖垮。
诸葛亮为什么要南征孟获?只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北上讨伐曹魏的时候,南蛮不会跳出来趁火打劫。
换言之,诸葛亮只要保证南蛮臣服即可,并没有打算占据南蛮亲自治理,更不打算把整个南蛮灭种。
说吴国和越国的事,为什么要先说诸葛亮南征孟获呢?因为这两件事的性质差不多。
越国是越人首领,遍布于浙江南部的广大山区之中,如果吴国真打算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就必须有长期钻山林打游击的觉悟。
灭了越国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没什么好处,越国是个穷国,比起楚、晋、齐等大国来差得太多。
在夫差伐越的时候,他固然有为父亲报仇的想法,但政治家的感情相对淡漠,与国家利益相比,个人感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越国表示臣服,夫差只需要和他们签订几个不平等条约,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
但夫差显然干得更好:他直接把越王勾践夫妻带回了吴国圈养,难道这还不叫成功吗?
如果诸葛亮在逼迫孟获臣服之后,又把孟获带回成都圈养,谁敢说诸葛亮的南征不成功呢?
夫差的评价之所以在后期走向反面,完全是因为他在与中原诸国的竞争中耗费了太多国力,不得不放松了对越国的打压,从而导致越国成功发展。
诸葛亮在世之时,将主要精力投入北伐,蜀国连年征战,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休息。
诸葛亮去世之后,南蛮曾数次入侵,如果蜀国最终被南蛮所灭,那么诸葛亮和刘禅等人的历史形象,估计也会像夫差那样前明后暗,获得一个晚节不保的名声。
至于说西施进谗致使夫差杀伍子胥,这就更离谱了。
夫差之所以会玩砸锅,诸葛亮之所以成功压制南蛮,从细节上看也有出入。
比如诸葛亮时期虽有党争,但他都处理得很好,来敏、廖立和李严等人并未掀起大风浪;吴国的党争则严重得多,伯嚭和伍子胥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以至于夫差动手杀人。
但无论吴国的内讧有多严重,我们都不能把这份罪责,或者说把这份功劳按在西施头上。
归根究底,西施也只是作为越国乞降时进献给夫差的美女之一,其身份地位不会比一个玩偶高多少。
对于西施的评价,我较为认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观点。
崔道融在其诗作《西施滩》中是这样写的:“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我们可以说吴国亡于党争,也可以说吴国亡于战略重心转移,以至于被越国偷袭成功,但就是不能说吴国亡于红颜祸水西施。
用这种恶名来抹黑一位弱女子,实在是不够厚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kmmjsk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