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台独”
台湾被割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为了不让日军登陆,唐景崧毅然宣布台湾独立,并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与时驻台湾的前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爱国人士一道率军抗击日军。所以,唐景崧的“台独”与今日的台独份子目的截然相反,前者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后者是为了分裂国土,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独立
1895年5月23日,台湾士绅丘逢甲等以全体居民的名义,发布了《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25日,台湾民主国在台北宣告正式成立,推唐景崧为总统。国号“永清”,以蓝地黄虎图案为国旗。在台北设议院。当天,唐景崧致电清政府报告就任情形时说:“台民闻割台后,冀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旧历)五月初二日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前来,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龙旗开仗,恐为倭人藉口,牵涉中国,不得已暂允视事,将旗发给各炮台暂换,印暂收存,专为交涉各国之用。一面布告各国,并商结外援,嗣后台湾总统均由民举,遵奉正朔,遥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脱身即奔赴宫门,席藁请罪”。
任总统
唐景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后,一方面向列强发出呼吁,希望得到他们的承认,并以准备允许外国租借台湾矿山、土地等权利,换取列强对台湾的共同保护,来抵制日本的占领;同时对台湾的防务进行了重新部署。唐自率一部兵力驻台北,总揽全台军政大权,并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台北是台防根本重地,本应派重兵驻守。道员林朝栋在中法战争中防守台湾,勇敢善战,曾大败法军;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在越南抗法,战功卓著,名震遐迩。但这两名战将都受到唐景崧猜忌,被调离台北。而唐景崧自率新招募未经训练和阵战的广勇驻守台北。
1895年5月29日,侵台日军在三貂角澳底登陆。6月3日占基隆。基隆失陷后,同知方祖荫到台北请唐景崧率兵驻扎八堵作死守计。唐景崧不允,只派护卫营前往防御。6月4日,部下再请唐率队出战,被唐拒绝。当日,唐景崧携巡抚印由后门逃往淡水。在淡水电令丘逢甲、林朝栋、杨汝翼等速率兵赴援,而他自己却于6日带亲兵由淡水乘德国船逃回大陆。
唐景崧弃台后,人心惶惶。台北溃兵四处抢掠,藩库存银被抢劫一空。仓库失火,秩序大乱。1895年6月7日,日军占领台北。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国宣告败亡。
台湾战败
台湾保卫战失败,耐人寻味的是清政府并没有追究唐景崧的“叛逆”大罪,而是让他闲居桂林。他在榕湖南岸建五美堂别墅,致力于桂剧改革,成为桂剧的奠基人。唐景崧还曾出任榕湖(经舍)、桂山书院山长(校长)。他任教期间,培养了马君武等著名人物,并支持、接济了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活动,捐办了圣学会,为新学在桂林的蓬勃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桂林榕湖南岸原五美堂旧址前立有唐景崧铜像与桂剧砖雕屏风,其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唐景崧保卫台湾的一段历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thjj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