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能建立离不开铁木真的帮助
原标题:东辽是如何建立的?铁木真民族政策的产物,金国尾大不掉的祸患
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大部分人把这一时期当做中国的亡国期
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可问题是:元朝难道只属于蒙古人吗?
如果照此类推,那中国灭亡的次数似乎太多了,从五胡十六国,再到两宋期间,如果异族政权统治的时段都是亡国期,那么至少中国北方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亡国期。
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到现实中,自然会发现一个事实:在金国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契丹人也好,汉人也罢,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从小在金国出生和成长,接受金国的教育,一直标榜自己就是金国人。
对于这类人,难道我们要指责他们是民族叛徒吗?显然不行,因为这些人当中,或许就有你我的老祖宗在内。
当金国强大的时候,它自然会用各种方式教育契丹人和汉人,一定要忠于金国。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
当金国衰弱的时候,这种教育方式就为金国埋下了苦果。因为在蒙古人杀进来的时候,与蒙古人配合最为默契的,就是这帮投降的契丹人高官和汉人高官。
金国教育出来的异族精英,变成了埋葬自己的掘墓人,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铁木真于公元1211年大举征伐金国,一年以后的公元1212年,契丹人就在耶律留哥的率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复辽运动。
“太祖起兵于北方,金人怀疑辽朝遗民有所图谋,下令每辽民一户以女真二户夹居,进行监视。耶律留哥对此不安,于太祖七年(1212)逃至隆安、韩州,纠集壮士剽劫这些地方。官府出兵追捕,都被他们击败。进而与耶的联合募兵,数月之间拥众十余万,共推耶律留哥为都元帅,耶的为副元帅,其营帐百里,威震辽东。”
按照史书的说法,女真人从没有真正把契丹人当成自己人。所以耶律留哥在反抗金国统治时,得到了众多契丹人的积极响应。
“太祖八年(1213年)三月,耶律留哥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辽。宣宗大怒,遣宣抚万奴领四十余万大军进攻,耶律留哥迎战于归仁县北之河上,金兵大败,万奴收集溃卒奔至东京。安东同知阿怜害怕,遣使求归附于耶律留哥。于是辽国尽有辽东州郡,以咸平为首都,号为中京。金左副元帅移剌都率兵十万再度进攻,又被击败。”
按照史书的说法,契丹人在耶律留哥的领导下,让金国在辽东的统治摇摇欲坠。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契丹人在辽东地区的积极响应,金国哪能那样容易就被蒙古汗国打败呢?
因为契丹人在辽东地区大举叛乱,所以牵制了金国大量的军队,并让金国在此期间不断损兵折将。在这种背景下,金国面对蒙古汗国的进攻,自然更感觉捉襟见肘了。
金国并不仅仅是亡于蒙古汗国的进攻,而是亡于蒙古人、契丹人和汉人的夹攻。因为金帝国是建立在女真人征服契丹人和汉人的基础之上,所以在金国,有着非常适合制造民族矛盾的土壤。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金国的契丹人和汉人,从小就听着女真人的叛徒理论长大,所以当他们听到蒙古人的民族理论时,自然觉得熟悉又亲切。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金国的契丹人和汉人,都有追求民族独立自主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反抗女真人的统治,自然会纷纷行动起来。
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契丹人,我们或许很难说他们是金国叛徒。因为在金国统治期间,契丹人显然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但当耶律留反叛金国之后,契丹人又能在自己的故土上建立新的辽国,史称东辽。对于契丹人而言,这的确是值得骄傲的。
这样说来,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势力,显然不应该受到贬责,因为他们的确算得上契丹人的民族英雄。
既然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势力是契丹人的民族英雄,那么继续为金国效力的契丹人高官又是什么呢?我不说你们也该知道。
可如果双方把话放到台面上来说,那些为金国效力的契丹人高官自然也有话说:“凭你耶律留哥那点微末道行,哪有资格抵抗金国大军呢?你能拥有现在的地位,背后是蒙古人在给你撑腰吧?”
这样一说,好像也挺有道理。
面对金国的围剿,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势力最初肯定被打得抱头鼠窜,因为他们毕竟是反政府武装。要是没有蒙古人的帮助,他们哪有机会建立政权呢?
对此,史书是这样说的:
“金人遣胡沙率军六十万,号称百万,来攻留哥,声言有得留哥骨一两者,赏金一两,肉一两亦赏银一两,世袭千户。留哥自度不能敌,急遣使去报告太祖。太祖命按陈、孛都欢、阿鲁都罕等领千骑与留哥会合,在迪吉脑儿同金兵对阵。留哥任侄儿安奴为先锋,冲杀胡沙军,大胜,以所获辎重献朝廷。”
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就叫大哥别笑二哥:一方给金国人卖命,另一方给蒙古人卖命。
或许有人会说,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势力给蒙古人卖命,至少可以建立一个属于契丹人的国家,给金国人卖命有什么好的呢?
可问题是:对于此时的金国而言,蒙古人就是标准的侵略者,他们现在还没灭掉金国,自然会承认你契丹人建立的国家。等他们灭掉金国之后,想收拾一个由他们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又有什么难度呢?
换言之,金国人或许不是好东西,难道蒙古人就是好东西?
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势力也想到了这一层,为了打消顾虑,大家决定劝耶律留哥称帝。
从表面上看,称帝只是这股反叛势力死要面子的行为。可实际上,这种行为可以决定一件事:东辽和蒙古汗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果耶律留哥只是称王,那他自然要比称“成吉思汗”的铁木真矮一头,双方就是从属关系;可耶律留哥选择称帝,他的用意不言自明:我过去的确获得过蒙古人的资助,但我绝不是蒙古人的走狗。我不可能比铁木真矮一头,蒙古汗国如果想获得东辽的支持,请拿出诚意来。
只要蒙古汗国认可了耶律留哥的行为,那我们就很难说耶律留哥的东辽是傀儡政权,只能说在建国初期,他获得了蒙古人的资助,仅此而已。
但这种做法也有一个问题:如果蒙古汗国不愿意承认东辽的地位,甚至对此大发雷霆,中断对东辽的资助怎么办呢?
届时,失去外援的东辽在面对金国大军的新一轮围剿之外,还有什么活路呢?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至理名言虽然在元末才出现,但类似的思想一定早就有了。在反对派看来就是: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猥琐发育,别浪…
耶律留哥是什么意见?他应该也不赞同称帝,所以他立刻开始装病,试图拖延称帝一事。
最后实在拖不下去了,耶律留哥决定亲自面见铁木真,听听他的意见。
铁木真能有什么意见?他自然不希望东辽脱离自己的掌控,对于耶律留哥的想法,铁木真心知肚明:这人想依附于蒙古,又缺少一些保证,所以不敢下决定。
在这种背景下,铁木真亲自封耶律留哥为辽王,并高度肯定了耶律留哥做出的贡献,同时还委婉地提出要求:希望耶律留哥送三千人到自己身边来,编入自己的近卫军。
早在耶律留哥面见铁木真之前,他就料到了会是这种结局,所以他很痛快地答应了铁木真的所有条件。
这件事情传回东辽,却立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道理很简单:在起事之时,以耶律留哥为代表的反叛势力必然是利用民族矛盾,大肆拉拢了一批民族主义者,他们心心念念的是摆脱异族控制,建立一个属于契丹人的辽国。
可现在倒好,带领他们打天下的耶律留哥居然出卖自己的同胞,接受蒙古人的册封,还要把我们的子弟送到铁木真身边当人质(美其名曰近卫军),这还了得?
这帮民族主义者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声称耶律留哥已经在蒙古遇害,我们应该立刻还以颜色!就这样,铁木真之前派驻在东辽的三百多军政人员全部被杀。噢不对,据说还有三个人逃回铁木真身边报信。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但出乎耶律留哥的意料,同样出乎铁木真的意料: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好出不好收,杀敌方便,伤己也不含糊。
面对早已决定臣服的耶律留哥,铁木真那是好一番劝慰:这事跟你没关系,我相信你对于我们蒙古汗国的善意。你放心吧,你今天失去的东西,我一定替你夺回来!
这件事发生于公元1215年,由于东辽内部的民族主义者率先出手,所以他们的内部很快就分成两派开始内讧。
这场内讧持续了四年,直到公元1219年才宣告结束,耶律留哥在蒙古汗国的支持下成为辽王,铁木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年之后的公元1220年,耶律留哥病逝,此后的东辽名存实亡,早已被蒙古汗国渗透得一塌糊涂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llo4n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