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个人作品
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后来散佚。另有杂著《难答论》二卷(与阮浑合著)与《易义》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律议》见载于晋秘书监傅畅的《晋诸公赞》,《与姑书》则载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阮孚别传》;有文献记载《三峡流泉歌》《古三坟注》系阮咸作品,尚难断定。
质疑音律
荀勖精通乐理,当时人都称他是“暗解”。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来调整乐律,规范雅乐。每到正月元旦聚会时,在殿堂奏乐,他自己亲自调整五音,音韵没有不和谐的。当时阮咸精通八音,时人称他为“神解”。每当因公事聚会奏乐时,阮咸常常在心里批评荀勖的新律调子高,认为调子高就会引起悲哀,就不是兴国的音乐而是亡国的音乐。阮咸认为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所以让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对阮咸记恨在心,便进言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
后来有一个农夫在田野耕地时,出土了一把周代的玉尺,这便是天下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黍,于是才佩服阮咸的见识高超。荀勖根据新律创作了两个舞蹈,后来又修正乐器。直到荀勖去世,都没有完成他的事业。元康三年(293年),晋惠帝下诏让他的儿子荀藩修定乐器,用到郊祭和宗庙祭祀中。
音乐成就
阮咸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武则天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没人能够认识。元澹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g2uor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