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瘤出处

长成相识汉刘向《列女传·齐宿瘤女》:“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宿瘤。”后作为丑女的典型。《三国志·魏志·徐邈传》:“然宿瘤以丑见传,…

刘向 《列女传·齐宿瘤女》:“ 宿瘤女 者, 齐 东郭采桑之女, 闵王 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 宿瘤 。”后作为丑女的典型。《三国志·魏志·徐邈传》:“然 宿瘤 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加粉脂则 宿瘤 进,蒙不洁则 西施 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采芳集》:“ 宿瘤 也,以为仙姬;姣僮也,以为娇客。”

宿瘤长成

宿瘤女生长在齐国都城临淄的东郊,家里有个桑园,她在父母的安排下,终日采桑养蚕。宿瘤女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人们都叫她“宿瘤女”或“宿瘤”这个绰号。

她的瘤子顽强地陪伴着主人,且有日益增大的趋势。红红的布满血管的肉团,严重影响了宿瘤女的相貌。人们说她,远远望去,没见过这般丑的,走近看时,更是丑得吓人。

这瘤子或许是甲状腺肿大,换在今天,应该可以用手术去除。可惜古代医术还欠发达,颈部血管众多,不敢随意切除。于是小姑娘只得与瘤子相伴。

远近的适婚男子,往往被大瘤吓跑。可怜的宿瘤女年逾花信(女子二十四岁)还待字闺中,无人问津。她倒也不以为意,整日里我行我素,忙于农桑活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宿瘤相识

这日,国君齐闵王外出游玩,一路上前呼后拥,车骑威盛,好不威风。不觉,车骑行到都城东郭附近的桑园。中国古代风俗,桑园是爱情圣地,发生过许多故事。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禹与涂山氏在桑中遇合的神话传说。诗经的一些爱情诗也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桑中幽会的故事,如《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桑中”发生的故事,也不一定都是两情相悦。很多时候,年轻貌美的姑娘在山中采茶,往往给一些心怀不轨的男子们一个“骚扰”的机会。刘向的《列女传·陈辩女传》,讲述陈国辩女采桑遭晋大夫解居甫调戏的故事;汉乐府诗歌的杰出代表《陌上桑》也描写采桑女秦罗敷,严词拒绝“使君”调戏。

可见,这郁郁葱葱的桑树林,象征着青春勃发,也象征着男女炽热的感情。看见大王的车驾前来,在桑园附近劳动的百姓,纷纷停下手来,拥挤在道路两旁,踮足翘首,渴望一睹领袖的风采。更有消息灵通的姑娘,认为这是一次被君王看上的好机会,于是早早涂抹脂粉,梳理发簪,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排列在道路的两旁。一个个搔首弄姿,媚眼乱飞。

年轻气盛的齐闵王见此情形,大为高兴,荷尔蒙分泌格外旺盛。他命人放慢行车速度,让他好好看看他的子民。望着路两旁,接踵摩肩的百姓,纷纷伸长脖子,向大王致意;更有许多花枝招展,巧笑倩兮的美女,高声喊着:主公,主公,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齐闵王咧开大嘴,美滋滋地笑着。这大好河山,千里沃土,唯寡人独尊,谁人不爱我?哪个不来趋附我?君临大国,真是足以自傲啊!正美着,突然,他的眼睛钻进了一粒沙子……不对,应该是看到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女人。看背影和装束,应该是位年轻的平民女儿。她竟然没有随着人群,过来瞻仰寡人的风采。相反,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桑园里采着桑叶。在一片碧绿的空荡荡的桑园,她是那么显眼;反衬路边的人山人海,她又是那么突兀。她的眼光只盯着桑树,手指上下翻飞,丝毫不为外界所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ebm70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