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明朝后期,朝臣结党,派系林立。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落职还乡的原吏部郎中顾宪成在地方官员的资助下,与高攀龙同讲学于无锡东林书院。
他们讽议时政,裁量人物,其言论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人物和东南城市势力以及一些地方实力派都聚集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东林党。
早期与东林党对立的主要是一批代表大地主集团利益的官员。东林党与各党派的斗争是以争“京察”为发端的,以后争论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太子废立问题上来。
后期党争主要是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斗争。魏忠贤原是当地有名的市井无赖,后因赌博输尽了家产,做了太监。
熹宗时,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日益得宠,成为新的政治集团,被称为“阉党”。
东林党曾为熹宗登基之事出过大力,他们当政后,开始整顿朝纲,将很多腐败官员罢免。这些人便纷纷投靠魏忠贤,魏忠贤把东林党人看成阻止他实现野心的重要障碍。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在宫内基础已牢固,开始向外廷出击。六月,素以刚直敢谏著名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参劾,列举魏忠贤24条大罪,并请求驱逐客氏出宫。魏忠贤设计使熹宗下旨严责杨涟。
不久,杨涟和东林党另一重要成员左光斗一起被罢了官。天启五年(1625年),阉党爪牙许显纯捏造口供,将杨涟、周朝瑞、左光斗、袁化中等人下到锦衣卫大狱中,不久又将他们杀害。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捏造了“七君子”事件,把东林党人周启元等7人迫害致死。
此外,为了打击反抗和不肯依附他们的官员,魏忠贤的党羽们还编列了黑名单,将不肯同流合污的官员指为东林党,列在黑名单上。
当时开列黑名单已成为一大风气,东厂西厂都照单捕人,并把他们弄死。一时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逝,崇祯继位 ,魏忠贤大势已去,自知被天下人所憎 恨,难以自保,便自缢而死,阉党势力也遭到严重打击。东林人士逐渐返回朝廷。
东林党人主张改良政治、开放言路,反对横征暴敛,提倡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矛盾,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他们敢于推揭露批判黑暗腐败政治,为民请命,为挽救明朝危机作出了巨大努力,反映了社会进步势势力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bfm7a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