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广宁门事件简介,有什么历史意义?

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明朝官员考核制度,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
明朝广宁门事件简介,有什么历史意义?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明朝官员考核制度,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事后群众联名写了奏文,由兵部呈给皇帝,依法严办这伙税监。明神宗迫于公愤,把肇事者收监。经吏部查明:龙镗致命的一击出自赵禄之手。经过科道、法司合议,于2月18日(正月二十二日),将赵禄处决,邢相等三人充军。

明朝的税收继续沿用两税法,本由财政部(户部)主持,但明朝的君主专制独裁达到了顶峰,皇帝另外设立一个征税系统,由他亲自指派的宦官负责,称为“某地某税提督太监”。到明神宗万历皇帝年间时,由于长年边境战事,以及前后两百年修筑明长城,国家财力严重消耗。导致明神宗修建自己的陵墓定陵,耗时六年时间才最终建成。

明朝广宁门事件简介,有什么历史意义?定陵工程艰巨,每天役使军工、民匠三万余人,全国平均每户需摊派劳役六天半,共耗白银八百余万两,为当时全国两年田赋收入的总和,可供一千万农民一年的口粮费用。定陵建成后,万历带领后妃、臣僚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生圹”(地宫)里饮宴起来。

为了榨取更多钱财,明神宗就派了一批宦官到各地去收税,这种宦官就叫做“税监”。税监不但征收苛捐杂税,还向百姓敲诈勒索,像天津的店铺税、东海沿岸的盐税,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海外贸易税,成都的茶税、盐税,重庆的木税,长江的船税,荆州(湖北江陵)的店税,宝坻(天津宝坛)的鱼税、苇草税。税监系统只要用手向某商店一指,说他漏税,这个商店就是赔了老本儿都不能清偿。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天下,通过废宰相等措施,使明朝的君主独裁达到顶峰。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权在握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造成了宦官太监势力的极大膨胀。

明朝广宁门事件简介,有什么历史意义?万历皇帝时,朝政废弛,官吏贪污,税监横征暴敛。明神宗派遣矿监、税监四出搜刮民财,成为万历年间一大弊政。明神宗派出去的矿监、税监都是身边亲信太监。这些太监倚仗权势,肥饱私囊,无恶不作。在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税监的横征暴敛更是严重,甚至发生了痛打税监事件,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多次发生城乡居民反抗税监运动。中国历史上惩贪官、反腐败最厉害的皇帝,恐怕要属明太祖朱元璋了。但到明代中后期,随着整个国家机器日趋腐败,朱元璋的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江南地区城市、市镇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又有享受型消费为主的茶楼、酒楼、戏场之类,以及一些有名的大妓院等。这些都让在北京广宁门的贪心税监们产生幻想,看到来自江南的贬官龙镗自然认为他是个有钱的主儿。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多年遭受税监的横征暴敛,各地反抗税监的运动时有发生。明神宗迫于公愤,拖了七八天才把肇事者收监下狱,然而却没有把明朝的统治长久拖下去。 37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明王朝在中国近三百年的统治也随之结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j5i29i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