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锦衣卫最真实装备和生活
在明朝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

锦衣卫的最初建立是为了监管不遵法的大臣,后来经过发展主要拥有三个职能:第一是皇帝的贴身护卫。就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贴身守卫值宿,无论皇帝去哪里都要跟随,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第二是侦查和逮捕。在战争期间,锦衣卫也要凭借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充当军队的侦察兵,还有就是在太平期间对朝廷重臣的监管和抓捕。第三是典诏狱。
锦衣卫的人员都是民间最厉害且没有前科的男子,骁勇善战,锦衣卫的头领指挥使也是当时很勇猛的将军担任。比如当时的贺英.袁彬、牟斌算比较正直的指挥使,还有一个张居正时代的指挥使是刘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也还不错,后期是骆思恭,他干到了天启四年,在“移宫案”中出了大力,可惜还是栽在魏忠贤手里了。在平常皇城内的各亲卫军都只是守在皇城内的各个大门,只有锦衣卫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是离皇帝最近的守卫者,足以证明当时锦衣卫的地位之高,对于皇帝的重要性。

最后是锦衣卫的装备。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正式服装,不是谁都可以穿的,除此之外还有斗牛服和蟒袍。特别是蟒袍,仅次于皇帝的龙袍,能够穿蟒袍的表明拥有极大的荣宠。除了服装还有武器装备,绣春刀是锦衣卫的标配,轻巧短小,除非御赐不得随意佩戴。
锦衣卫的权利滔天就算是皇亲国戚照样有权利逮捕,而且还拥有不公开审讯的权利。但是权利也让锦衣卫犯下过大错,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谋划,造成了许多大臣无辜被杀,民不聊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r6fsa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