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濒临灭亡时,秦人为什么没有团结起来反抗?
秦朝灭六国统一六国时这些秦人是很团结的,有句话叫“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说的就是秦国这些老家伙们为了国家一起努力团结奋斗的情况,但是秦国终于建立起来了,但是也灭亡了,话说在秦国在灭亡的时候却没有出现以前的那种“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情况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分析这个问题,得从朱元璋的一句诗说起——一片烂番茄臭鸡蛋飞来,说秦国秦朝的事情,你扯到朱八八?!
明太祖朱元璋赐酒给户部尚书茹太素的时候说过: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所谓老秦人在秦国秦朝的待遇也是如此。
首先,正如刘三解老师指出,《大秦帝国》中所谓“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老秦人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在子虚乌有的基础上讨论问题都是空中楼阁。
退一万步,即使有所谓相对处于统治部族核心地位的老秦人(比如秦穆公去世时候殉葬的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等),在商鞅化韩非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泯然众人矣。

金杯就是军功爵赏,白刃就是严刑峻法,秦法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但是军功爵制度使得大家多少还是有一些奔头,随着六王毕、四海一,再无以前那样比较多的功爵田宅可赐,商鞅激励惩罚模式也就天然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对严刑峻法的恐惧厌恶远远超过了军功爵利益带来的期盼和希望,秦人对秦朝秦国也充满不满,因而团结护国?不存在的!

秦人骁勇善战酷爱立功的特性,后来被刘邦充分利用,成为他与项羽作战争天下时候的有生力量——弘农杨氏发家的重要人物赤泉侯杨喜,就是秦人,在刘邦军中担任骑兵将领,因为参与斩杀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封爵——而推考其缘起,秦人能够认同刘邦,是因为刘邦约法三章的宽俭和不欲费人的厚重,赢得了秦人的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quvml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