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堪称史上最成功兵变,赵匡胤正因掌握了这点才能不费力的称帝

陈桥兵变的结果是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赵匡胤也因此当了皇帝,成了北宋开国皇帝,这和他掌握了军队有很大关系公元960年,正月,后周的都城开封接到了北方边关…

陈桥兵变的结果是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赵匡胤也因此当了皇帝,成了北宋开国皇帝,这和他掌握了军队有很大关系

公元960年,正月,后周的都城开封接到了北方边关传来的紧急军情∶契丹与北汉组成联军,大举南下。当时的后周皇帝柴宗训仅仅只有七岁,掌握朝廷实权的人是年轻的符太后,宰相范质王溥以辅政大臣的身份辅政。一对孤儿寡母和两个坐而论道的老大臣,根本无法解决战争,但他们并没有心慌,因为他们心中早就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赵匡胤。

陈桥兵变堪称史上最成功兵变,赵匡胤正因掌握了这点才能不费力的称帝

赵匡胤从后周王朝还没建立的时候就开始效忠于柴家,他几乎是一刀一枪拼上来的,而且他还统帅着后周最精锐的禁军。现在朝廷面临危机,符太后和两位大臣毫不犹豫地下令赵匡胤率禁军主力前往迎战。赵匡胤随即调集军队,向北出发。

这注定不是一次寻常的出征,没有人会想到,一直为柴家效力的赵匡胤,突然就搞起了黄袍加身。在赵匡胤出征之前,城里就有流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有这种传言也并不稀奇,因为就在十年前,同样的地点,同样也是契丹入侵,后汉朝廷派郭威北征,郭威在抵达擅州时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政权。

在赵匡胤率领大军刚出城门的时候,有个自称通晓天文的军校苗训就说看到了两个太阳互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说这是天命所归。这场谈话迅速流传开来,并使得开封城内人心浮动,一些官民甚至都做好了逃难的打算。当赵匡胤大军夜宿陈桥驿时,这段预言传得越来越神了。有群官兵在河边燃起篝火取暖时,突然发现旁边的梧桐树上飘下来一片黄绢。大家取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汉唐今何在?承者赵匡胤。小儿多误国,点检做天子。"原先的流言现在有了实物为证,军中更加群情沸腾。

士兵是国家的武力支柱,但封建时期得士兵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面对即将来临的变故,官兵们的心理都差不多,都是担心皇上年幼,就算他们拼死打仗也没人知道,倒不如拥立赵匡胤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在士兵们的攒动下,军中的头面人物们也不得不聚集起来,来到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主赵普的营帐中,商议对策。

陈桥兵变堪称史上最成功兵变,赵匡胤正因掌握了这点才能不费力的称帝

赵普和将领们"长保富贵"的共同利益出发,下定了兵变和政变的决心。散会后,北征大军情绪沸腾。最后,官兵们都全副武装,聚集在赵匡胤的大帐四周。

而作为主角的赵匡胤,在当晚并没有露面,理由是喝醉了再休息。实际上,赵匡胤再木讷,醉酒再厉害也不可能对一系列的流言和外面的叫嚷喧嚣毫无感知。他军权在握、盛名显赫,又鼓动起了全军将士的支持,要想推翻开封城中后周孤儿寡母的统治自己登基做皇帝,不能说易如反掌,也是成功率很高的事情。但赵匡胤并没有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表面上,他以醉酒为名躲入了大帐;但在内心深处,他一点都不比帐外的将士们平静。权力、欲望、良心、理性在他内心开始挣扎。

历史发展到这一刻,最关键的问题是赵匡胤有没有问鼎帝位的决心和勇气?面对皇帝得宝座,谁都喜欢,赵匡胤也不能免俗。

第二天凌晨,赵匡胤终于“醒了”,披衣走出大帐。官兵们列队于四周,齐声高喊∶"诸将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还不等赵匡胤开口,将领和亲兵们就簇拥他到厅堂,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黄袍罩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最初的表现与黎元洪非常相似,不仅推辞,还说∶"你们这不是害我吗?”赵普上前说道∶"万岁您素来爱兵如子,此次拥立如不应允,这些将校兵士将会落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死无葬身之地。大帅您还是应允了吧!""我们衷心策立点检为天子!"四周的将领官兵闻言也都齐声呼喊。赵普的这套说辞可谓是很妙,直接牵动了全军的利益,就算赵匡胤时真的没心思过当皇帝,也不得不当。事已至此,赵匡胤无可奈何,"只好"为部下的利益考虑,"替"大家去争取荣华富贵了。赵匡胤利用兵变已经发动、将士必须仰仗自己的良机,适时地提出要求∶"你们想立我为天子,就必须听我的命令。否则我绝对不应允!"之后,赵匡胤提出了两条规矩:第一是返回京城后不得抢掠,不得骚扰百姓;第二是不得伤害少帝和太后以及公卿大臣。

陈桥兵变堪称史上最成功兵变,赵匡胤正因掌握了这点才能不费力的称帝

赵匡胤点出的这两点要求恰恰是五代十国时改朝换代的弊病,扰民滥杀和牵涉过广给军民和新的朝代都带来消极的影响。赵匡胤提出的这两点要求,既是为了保证了政变的成功,也是他对乱世思考的结果。在全军同意这两条纪律后,赵匡胤率北征的大军折回开封。

镇守开封的是留守的禁军石守信和王审琦的部队。兵变之初,赵匡胤就派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约他们作为内应。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一见大军返京,主动打开城门,赵匡胤大军列队平静地开进了开封。当消息传到皇宫后,年轻的符太后被吓得几乎是瘫痪在地,只是说了一句∶"全靠卿家们去处理了。"然后就抱起小皇帝,哭着回后宫去了。百官见状,也毫无办法,也是四散而去。当时,城中的将领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韩通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巡城的赵匡胤亲信王彦升的部队所包围。韩通大骂∶"你们这群人贪图富贵,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我韩通绝不像你们一样寡廉鲜耻。"一经交战,韩通就被王彦升杀死。他成了这次兵变中唯一殉难的周朝大臣。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陈桥兵变赵匡胤拥有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lll2q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