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是谁?刘峙是个什么样的人
1925 年2 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因在淡水、棉湖激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故在是年8 月接替何应钦升为第一团上校团长。10 月,他又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
1935 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其时四十有三,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当时人们把蒋介石、何应钦下面的中央军五个二级上将并称为五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为五虎之首。国民党军界上层均对刘峙的"福星高照"、官运亨通表示羡慕,都誉他为"福将"。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 月12日,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由开封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
刘峙的作风好沽名钓誉,例如出版《经扶全集》、印《吉安县志》、办吉安经扶中学,以及在重庆办捍卫中学等。对下拉拢和培植私人,他对他的私人和一些黄埔学生是非常关心的。例如他对老第二师的人像胡宗南、黄杰、罗奇、李铁军等(均系黄埔军校第一期),就很关心。
刘峙自认为是一个忠厚之人,对人处事有包容之量,比较宽厚。他长期标榜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场面,给人过得去,给人以生路,就不致招怨于目前,还可以投报于将来。所以他遇事不肯负责,大事请示上级,小事推给部下,深恐招怨于人,对各方面尽量拉拢,不敢得罪于人,到处买好,故有"刘婆婆"的称号。
刘峙晚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定居台中市。刘峙回到台湾后,定居于台中市,过着极其平淡与平静的生活,每日里读读书,写写日记,闲暇时回忆回忆往事,且忆且述,数年后居然整理出一部(我的回忆》。因没钱出版,刘峙的这本回忆录先以油印本形式在昔日同僚、部下中传阅,后被出版商相中,才得以正式出版。
1965年,与他在印尼落魄患难的妻子黄佩芬因病去世,这件事对年迈的刘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后他益加落落寡欢,在寂寞孤单中消磨岁月。
刘峙于1970年1月15日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cbojd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