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人物评价

司马师:吕望欲仕邪?司马昭: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裴楷: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司马炎:①涛以德素为朝之望,而常深退让,至于恳切。②涛清风淳履,思心通远,宜…

司马师:吕望欲仕邪?

司马昭: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

裴楷: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司马炎:①涛以德素为朝之望,而常深退让,至于恳切。 ②涛清风淳履,思心通远,宜侍帷幄,尽规左右。③议郎山涛,至性简静,凌虚笃素,立身行已,足以励俗,其以涛为吏部尚书。④涛秉德冲素,思心潜通,清虚履道,有古人之风。⑤君以道德为世模表,况自先帝识君远意。⑥君年耆德茂,朝之硕老,是以授君台辅之位。⑦君翼赞朝政,保乂皇家,匡佐之勋,朕所倚赖。

王戎:如浑金璞玉,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王衍:①晻晻为与道合,其深不可测。 ②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孙盛:①山涛通简有德,秀、咸、戎、伶朗达有俊才。于时之谈,以阮为首,王戎次之,山、向之徒,皆其伦也。 ②涛雅素恢达,度量弘远,心存事外,而与时俛仰。

孙绰: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

袁宏:山公中怀体默,易可因任,平施不挠,在众乐同,游刃一世,不亦可乎

顾恺之:①涛无所标明,淳深渊默,人莫见其迹,而其器亦入道,故见者莫能称谓,而服其伟量。 ②涛有而不恃。

刘义庆:①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②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房玄龄:晋家求士,乃构仙台,陵云切汉,山叟知材。

李翰:山涛识量,毛玠公方。

魏元忠: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山涛陈用兵之本,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则何平叔、王夷甫岂得同日而言载!

高郢:自非贡禹之守经据古,赵憙之正身匪懈,韩暨之志节高洁,山涛之道德模表,纵过常期,讵为贪冒。

陈普:君王祖述竹林风,竹叶纷纷插满宫。祸乱古今惟晋酷,是非忧乐一山公。

王应麟:山涛欲释吴以为外惧,又言不宜去州郡武备,其深识远虑,非清谈之流也。颜延之于七贤,不取山、王,然戎何足以比涛,犹碈之于玉也。

徐钧:身心已逐竹林游,为国搜贤事却优。持正拟官觇上意,事君可作不忠谋。

胡三省:山涛身为大臣,不昌言于朝而退以告人,盖求合于贾充者也。

谷应泰:北敌陆梁,外忧方大。文子不愿楚败,山涛方惧吴亡,大臣之用心固如是耶!

王夫之:陶璜、山涛力排罢兵之议,从事后而言之,验矣。

顾炎武: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司马炎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人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後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人下,然後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蔡东藩:①山涛之谏阻罢兵,郭钦之疏请徙戎,未始非当时名论,但徒务外攘,未及内治,终非知本之言。②齐王攸忧死而晋无贤王,山涛魏舒,相继谢世而晋无贤臣。

余嘉锡:①巨源之典选举,有当官之誉。而其在霸府,实入幕之宾。虽号名臣,却为叛党。平生善与时俯仰,以取富贵。迹其始终,功名之士耳。 ②涛一见司马师,便以吕望比之,尤见赏于昭,委以腹心之任,摇尾于奸雄之前,为之功狗。是固能以柔媚处世者,宜其自以为度量胜嵇、阮,必当作三公也……夫钟会之为人,嵇康所不齿,而涛与之款昵,又处会与裴秀交哄之际,能并得其欢心,岂非以会为司马氏之子房,而秀亦参谋略,皆昭之宠臣,故曲意交结,相与比周,以希诡遇之获欤?至为昭居留守之任,以监视魏之王公,俨然以钟繇华歆自命。身为人作伍伯,视宗室如囚徒,非权奸之私昵,谁肯任此?与时俯仰是矣。然实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也……其迎合之术,可谓工矣。操是术以往,其取三公,直如俯拾地芥,岂但以度量胜嵇、阮而已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i3dr87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