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什么时候废除宰相制度的?
尽管宰相的定位一直是为了辅佐皇帝的,但是历朝历代皇权衰落时,宰相往往会夺皇帝的权力。因此历朝历代一直都在削弱相权,而直到明朝才彻底废除宰相制度。
明朝建立后,沿袭了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但左丞相要比右丞相官职大。
大明朝的第一位宰相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善长,他也是常年跟着朱元璋,属于开国功臣。而第一位右丞相同样是战功赫赫的徐达,但是徐达常年出征在外,根本不管什么事。
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总揽天下政务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历史上也有着非常多的名相,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和谐被后世传为美谈。
但是毕竟宰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奸相,其危害自然也是可想而知。明初百废待兴,朱元璋面临的事情太多,所以也采取了宰相制度,但是久而久之,朱元璋感到了宰相的权力很大,如果任用不当,将会出现问题,也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这个问题在李善长做宰相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中书省总揽天下政务,御史台负责监察,大都督府复负责军事。
可是当时李善长没有人能够压制,本来御史台是汤和负责的,汤和谨慎,而主要负责御史台工作的是御史中丞刘基(刘伯温),可是刘伯温根本不足以压制李善长,甚至还长期受到李善长的诋毁。
朱元璋趁着李善长生病的机会,顺势卸去了他的宰相职位,改命汪广洋和胡惟庸等资历稍轻的人出任中书省丞相。
与此同时,朱元璋开始对中书省总揽天下政务的格局进行改革,同时又撤销了总揽地方政事的行中书省,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即分别主管行政、监察与军事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但是宰相的权力仍然在扩大,尤其是胡惟庸权力欲膨胀,掌握着生杀大权。而汪广洋这样的人提不出什么建议,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
1380年正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转眼间成为阶下囚,但是恐怕谁都想不到的是随着胡惟庸的下台,不仅掀起了一场波及很广的大案,竟然引发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巨大变革。
朱元璋竟然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将宰相的权力分配给六部.让六部直接为皇帝负责。
其实宰相也并非不可废除,但是与此同时一定要有个备用方案,像朱元璋这样只是一味地废除,并没有新的制度取代,结果导致朱元璋累的要死要活的,显然他一个人是处理不了繁杂的政务的。所以一种宰相制度的替代者内阁制度便在之后应运而生了。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的权力欲望是无穷的,他的历史评价也少不了一个独,独占权力是他的本能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jsd5v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