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勋乘破旧超勇舰力战日本战船,谢绝救援沉海殉国
光绪5年日本吞并琉球,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决定从外国筹购铁甲舰。李鸿章买了即“‘超勇”舰和“扬威”舰 。两舰造价共计65万两白银,这两舰是世界上第一级完全摆脱风帆时代窠臼的非装甲巡洋舰,是典型的小船巨炮撞击巡洋舰,船生产好后,由中国船员买进。
光绪7年(1881年4月24日),中国接舰的官兵264人先期到达英国,7月15日两舰完工,8月3日,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来到两舰停泊的纽卡斯尔港,登舰与中国海军官兵一起将中国国旗升起。8月17日,“超勇”‘“扬威”两舰在丁汝昌、邓世昌、林泰曾及英国总教习葛雷森、教习章斯敦率领下启航驶回到中国,这是清朝黄龙旗第一次随舰航行海外。11月22日两舰驶抵大沽,李鸿章亲自到大沽视察验收,之后两舰被编人北洋水师。光绪14年(1888),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时,“超勇”舰被编入左翼队,管带黄建勋升署左翼右营参将,2年后因功加副将衔。
黄建勋(1852-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治6年(1867)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光绪2年(1876)冬,黄建勋作为福州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洋留学。1877年春,先抵法国,又转赴英国学习化学、力学等科。是年年底,上英国铁甲舰“伯乐罗芬”号实习,任见习二副,1879年,“伯乐罗芬”号舰长阿武里对黄建勋的实习成绩甚为赞许,并发给“学行优美”证书。实习结束后,黄建勋继续留在英国深造,研习枪炮攻守战术。1880年4月,学成归国,充任福州船政学堂驾驶教习,1882年调至北洋。
光绪20年8月18日(1894.9.17),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战于黄海。开战之初,日舰的阵形为北洋舰队的“人”字阵所切断,势大不利。日舰为摆脱不利的处境,便避开“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以吉野等四艘先锋舰专力进攻右翼阵脚之“超勇”、“扬威”。二舰奋勇抗击,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据日方记载:“继吉野之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亦还炮,进而向敌右翼冲击。顿时,炮烟锁住海面,弹落如雨。秋津洲之永田大尉中弹而亡。”
但是,日本四舰以强临弱,仍缠住超勇、扬威二舰不放,先向右转,继又向左作回旋运动,继续集中火力猛攻不已。“超勇”舰在黄建勋的指挥下,全军官兵无不誓死拼战。迫使敌舰“秋津洲”陷入无招架之力的境地,敌军官兵50多人中弹而亡。但超勇与其姊妹舰扬威,本是木质包铁的旧式快船,乃北洋舰队十艘战舰中最弱之舰,舰龄已在13年以上,不仅防御能力忒差,而且速力迟缓,武器装备陈旧。因此,“超勇”虽然竭力还击,终究敌不过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等四舰。
激战中,“超勇”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超勇”右舷逐渐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日本军舰“比睿”闯入北洋舰队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腾中,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攻击“比睿”。之后,日本本队绕到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致其沉没。此时,身负重伤的管带黄建勋为不拖累战友,实现以身许国的志向,毅然谢绝了中方救生艇抛下的长绳救援,壮烈沉海,时年42岁。舰上官兵共125人殉国。
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态,而在军奋励,往往出人头地”。殉国后,清廷下旨予以优恤,追赠总兵衔,世袭云骑尉,恩骑尉世袭罔替。黄建勋有二子,长子黄大均,承袭世职,次子黄大慈留学日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ao7jb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