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作品

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品介绍周兴嗣撰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时代背…

作品介绍

周兴嗣撰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时代背景

当年,梁武帝为教育子辈,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好记忆,他就召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全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

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创作背景

梁武帝在位48年,一生戎马倥偬,但始终未忘读书,他深知那些“生于宫廷之中,长于妇从之手,未尝知忧知惧”的皇子的确是愚的恶的多,而贤的善的少。为了巩固梁朝江山,他希望自己的兄弟子侄,能够在他统治的太平年代成为饱学之士,成为继他而起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物。然而他苦于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流行的一些书籍如《尚书》、《左传》、《论语》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程度较深,实为不便。起初他命文学侍从殷铁石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碣碑石中揭下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每字一纸,一字一字地教授那些皇子,可是这种教法杂乱无章,不便记忆,收效甚微。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编成一篇通畅又有韵味的文章岂不更妙。

这件特殊的使命当然地落到了姑孰才子周兴嗣的身上。兴嗣接到诏令,立即返回家中。闭上房门,将这一千字摊在桌上,摆在地上,逐字揣摩,反复吟诵。直到天刚放晓,豁然开朗,将这一千个不同的字,连缀成一篇内容丰富的韵文——《千字文》这部作品随即诞生了!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从此,这部启蒙教材便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注释本,不同的字体本,不同的翻印本,以承袭的、受其影响的其它启蒙读物的出现,驱扇成风,共同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蒙世界,哺育了一千四百多年来的中国儿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9l3me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