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最后十年却是在台湾度过,每天青菜馒头

民国时期执掌山西38年的土皇帝,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到后来没兵也没权了,什么也沒有了,就剩下自己了,阎锡山接受了这个事实,移住台北阳明山!人生大起大落,而拿得…

民国时期执掌山西38年的土皇帝,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到后来没兵也没权了,什么也沒有了,就剩下自己了,阎锡山接受了这个事实,移住台北阳明山!人生大起大落,而拿得起放得下也是阎锡山的闪光之处。

阎锡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台湾度过的。这十年里,用随从原馥庭的话说,阎锡山的 心里没有风景 。因为心里没有风景,所以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他隐居生活的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正所谓心中无宏图便波澜不惊了!

阎锡山的晚年都是独自藉写作打发时间,据他友人张日明回忆,阎锡山在辞去“行政院长”一职后,先是住在丽水街,对面邻居是当时的上将彭孟缉,过了半年才搬到阳明山的。

阎锡山因为怀念故乡山西,将屋子的门窗砌成家乡窑洞的型状,也曾尝试建筑窑洞,不过台湾的土质与气候都不适合,最后只得作罢。阎锡山的饮食简单,平日爱吃馒头、面条等面食,加上一些炒青菜和豆腐、鸡蛋就是一餐。

在这十年间,他先后写了20多本书,这些书籍的主旨思想是“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1960年元月,阎锡山的《三百年的中国》一书终于完稿,随军开始重新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然而死神却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终年78岁。阎锡山生前曾留下遗嘱,“一、一切宜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木;四、早日出殡,不要久停;五、不要放声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100段和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选作的《补心录》一遍。”

“有大需要时来,终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这是山西王阎锡山给自己写的挽联。阎生前,一生从政从军,得意的时候少,不得意的时候多。

这副挽联,就是他临死前的心境表露和无可奈何的哀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672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