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著名诗僧释函可关心国事,终含恨离世
释函可(1612-1660),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乱象丛生的明末社会里,他“颇绝意进取,日罗声色,嗜饮酒。前堂置宾客,后帐列伎女。任使慷慨,交游軿阗,户外履相错。时人慕之为豪士”。其父亲去世后,他深感世事无常,“人间半点也靠不得”,而产生出世之想。崇祯十三年(1640)二十九岁时毅然“与发同断”,抛下一妻一妾而遁入空门。入匡山拜空隐老人道独为师,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函可,为曹洞宗第三十三传。释函可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为中国东北地区传播佛法
函可虽已出家,但尘缘未断,家事国事时系于心。顺治元年(1644),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立解条衣,披麻泣血以葬之”。李自成农民军攻下北京,推翻明朝的消息传来,他“悲恸形于辞色。”后来听说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他满怀憧憬,于十二月提杖出门,去南京印刷藏经。一姊一妹三弟“含泪相送”。次年春,他到南京,住在好友、诗人顾梦游的楼上。弘光政权一朝覆灭,他激于义愤,写了《再变纪》,将这个政权的兴亡、清兵的暴虐与人民的抵抗一一记录下来。对那些守志不屈、抗清而死者,书中“皆有挽。过情伤时,人多危之,师为之自若”。
当时,清军南下,他回归不得。直到顺治四年(1647)秋,才因父亲韩日缵曾是清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会试主考官的老关系,求得印牌,得以打点行装。不意遭到了江宁驻防将军巴山属下巡逻兵的严密搜查,《再变纪》等诗文被搜出。函可立即被扣,“当事疑有徒党,拷掠至数百,但曰某一人自为。夹木再折无二语”。顾梦游也受到牵连,但他“自刃交颈,人鬼呼吸,无变色,无悔词”,同函可一样坚定。清江宁当局一无所获。十一月,清廷下令将函可“拿解来京”。最后、,清廷决定将函可与其徒法纬等四人流放沈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函可等到达戊所,“奉旨焚修慈恩寺”。
初到沈阳。函可受限制甚严,不许外出。他托钵行乞,虽处困阨之中,但壮志不消。他与陆续发遣来的流人中的明遗民志士交往日密,共抒感慨。顺治七年十二月底(1651年1月中),他借流人左懋泰生日之机,邀集三十余人集会。他首先倡诗祝寿,众人唱和,这便是冰天社之始。冰天社是清代东北第一个文人结社。他高度赞扬左懋泰是“塞外高松青百尺”和诗中有“大雪自应持汉节,,高松宁肯受秦封”之句。显然函可在率众歌颂不屈的反清志士。抨击清朝统治,抒发家国之恨。这次结社虽然只活劝了两次,但影响深远,它沟通了遗老流人间的思想,推动了他们日后的频繁往来。
顺治八年(1651),函可到沈的第四年才接到阻隔七年之久的广东家乡音讯:清兵洗劫,博罗城内“十不存一”,而家中“仅留三弟一身”。“几载望乡音,音来却畏真。举家数百口,一弟独为人!”,不久,许多朋友因抗清而死的消息又一个个传来。亲人遇难,良朋殉节,他以激愤不己之心写出了大量诗篇悼念死者。他歌颂“一身许国气无前”的黎遂球、“五岭明臣节,千秋重义方!”的梁朝宗、“长偕正气世间留”的陈子壮。他沉思,他痛哭。“人鬼不容发,安能复迟迟。努力事前路,勿为儿女悲!”他于无限悲痛之中努力振奋自拔。“四海尽秦坑”,“天下皆秋气”,他以战斗的姿态揭露清朝的残暴统治。
顺治十年(1653)以后,辽沈地区流人大量遣来,著名的流人文士李成祥、魏琯、李裀、郝浴、季开生、陈掖臣以及先此流来的左懋泰等都与函可关系密切,频频接触,互相唱和。他们“始以节义文章相幕重,后皆引为法交”。其中函可与左懋泰交情最深,“共洒十年前代泪,独留数卷后人思”,这是共同的抗清志节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之故。当左懋泰死时,函可咏道:“世间无处堪容膝,地下何人共赋诗?”表示了沉痛哀悼。他对上疏反对逃人法而遭流放的李裀也有特珠感情,称他是有“至情”的英雄。“何期万死后,得见一生人”“举世令人闷,斯人以死争。”这些诗句反映出他无比崇敬李裀为民请命的无畏精神。
函可在辽沈地区度过的十二个春秋中,无时不思念故国,思念家园。“故国知难望,乡心终未灰。”但愿望终成泡影,他含悲饮恨,愤志圆寂,年仅四十九岁。病危时,李呈祥、郝浴守候在侧,函可一直闭目不语。弥留之际,郝浴低声探问:“师有何末后句?”函可睁开眼睛说出了最后一句:“吾思吾岭南耳”便磕然长逝了。他的弟子和生前友好没有辜负他对千山的一片深情,当年即把他肉体“迎龛”入千山龙泉寺,后迎至大安寺。接着又在缨珞峰西麓的双峰寺建塔,并入塔。塔前石碑上刻有函昰、郝浴撰写的《塔铭》、《碑铭》。他的影堂楹联云:“亦儒亦佛,能孝能忠。”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函可生前著述颇富,曾有《语录》十卷、《剩诗》三卷等行世。去世后,李呈祥、顾梦游等又为他刊印诗集。康熙二十九年(1690),函可弟子重刻《语录》,改名《千山语录》行世。康熙四十二年(1703),弟子今羞等把所搜集的各种版本和诸家所藏函可诗汇集一起,以《千山诗集》书名镂板印行。乾隆四十年(1775)在禁书高潮中,函可的“双峰寺所遗碑塔尽行拆毁,《盛京通志》内所载事迹逐一删除”。《千山诗集》、《千山语录》都被列入禁毁书目。函可事迹与著作因此便湮没无闻了。但函可的著作仍有流传,今尚有《千山诗集》二十卷、《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六卷存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h45pc91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