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清:因为不攀附权贵而被皇帝重用的明朝清官
众所周知,明朝虽然废除了宰相制度,但并不代表着朝廷大臣的权力始终都是低于皇权,例如后来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不仅掌握着国家政事大权,而且他还能够左右皇权,可以说比之前宰相的权力还要大。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朝中大臣几乎都会去巴结他,可唯独这位大臣始终不去讨好张居正,没想到后来他竟因为这一点得到了万历的重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他参加科举中了进士,被授予富顺知县。严清任职期间清廉奉公,体恤百姓,在当时他的名声很大。后来,严清因为丁忧归家,丁忧结束后被补入工部担任主事,历任郎中。当时他负责修筑京师的外城,以及皇家的九陵,工程结束他手下的人没有任何贪污的行为,朝廷知道严清为官廉洁,又特意增加了他的俸禄。
后来,严清又被调到兵部,被提拔为保定知府。按照惯例当地每年都要命令一批民夫来充当京师库房的差役,严清到任后立即停止了这件事。除此之外,他在任期间,赈济灾民,追捕盗贼,百姓拿他和之前的太守吴岳相提并论。
之后严清迁任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等职位,并且在任期间都以清廉著称,地方官上书举荐他的奏折有十多份。
隆庆二年,严清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贵州。还没有到任,他就又被改任为四川巡抚。当时严清在川中地区任职很久,当地的官吏忌惮他的刚正不阿,于是他们相继秉公办事,很少有贪污腐败的现象。郡县到了每年年末,便会在成都举办庆礼,严清担任后废止了这一惯例。
后来,番人前来入贡,严清特意命人将贡品裁减为定额,由于他为官清廉公正,因而得罪了很多官员,诋毁他的人也有很多。
当时陕西流寇侵犯四川边境,巡按御史王廷瞻立即上书弹劾严清纵寇入侵。大学士赵贞吉为严清上书辩解:“贼起郧、陕,贻害川徼,即有罪,当罪守土臣,不宜专责巡抚。臣蜀人,深知清约己爱人,省事任怨。今蜀地岁荒民流,方倚清如父母,奈何弃之。”
皇上看到奏折后没有答应,下令罢免严清的官职让他听候调遣,于是严清回到家中不再任职。
万历二年,朝廷起用严清为山西巡抚。还未赴任,又改任他为贵州巡抚。严清做人恪守原则,从不攀附权贵,张居正当国时,朝廷尚书当中不前去讨好的人只有严清。后来张居正去世,朝廷抄了冯保的家,得到了大臣赠送财物的名册,这其中唯独没有严清的名字,于是万历皇帝更加器重他。
恰逢吏部尚书梁梦龙被罢免,皇上立刻让严清代替他。朝廷内外大臣知道其清廉奉公,从来不敢与他有私事上的书信或请求。之后严清在吏部任职刚半年,便因病归家。
万历多次问阁臣:“严尚书病愈否?”万历十五年,兵部尚书一职空缺,朝廷多次派人催他上任,但严清此时病更加严重,不能任职。过了三年,他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是恭肃。
严清这一生为官清廉奉公,对朝廷尽职尽责,对老百姓也是体恤有加,可以说他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清官、好官了,也正是因为他这些高尚的品质,才得以让他名垂青史,备受人们敬仰。严清能够在张居正权倾朝野之时做到不为所动,而且即使遭遇罢免的处罚,他也能够甘愿在家中休养,可见其为人心境之高。我想正是他那种清廉公正,洁身自好的品质打动了万历,因此才能得到这样的重视吧!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gn3k2d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