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词中帝王,为何没能守住南唐的江山?</span>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历史百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的故事吧。

南唐升元元年的七夕,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回荡在南唐后宫。南唐中主李璟又喜获麟儿,这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李璟给他取名从嘉,字重光。在小儿睁眼四望时,大家发现此子一目中有双瞳,这让人心中一惊。

据说,生有异相者,多非凡人,为帝为相,皆大有作为。虞舜重瞳,得唐尧禅位,为华夏之君,位列“三皇五帝”之一;仓颉双瞳,结束结绳记事,创造文字,被奉为“文祖仓颉”;更有刘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隋炀帝出生时披鳞长角等异事,他们皆成为了君王或能人贤士。难道,李重光也有帝王之相?这让太子李弘冀心中有了一丝警觉。

渐懂世事的李重光,为避免长兄猜忌,不问政事,醉心经籍,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放荡于山水林泉间,沉浸在诗词书画中。他聪颖好学,作得一手好诗词,而且还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才子一枚。如果就此一生,或许能成就一位史上顶级诗词书画大家。

可是世事难料,谁也没想到,太子李弘冀年不过三十就一命归西。李重光只能放下心爱的诗词,于建隆二年七月,回到朝堂。他改名“李煜”,成为南唐第三代国主。

李煜是词中帝王,为何没能守住南唐的江山?</span>

01、沉迷风花雪月

回归朝堂的李煜,虽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是这些于国于政都毫无用处,他在政治上只是个外行。于是他将朝政放置一旁,照旧日日笙歌曼舞。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多少恨》

饮酒赋诗,寻欢作乐依然是他的日常。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他与宫嫔们在上苑骑马嬉戏,到处车水马龙,飘荡着欢声笑语,却不知危险正一步步向他袭来。

他将自己的满腹才华用于了评花论月,游乐畅玩之中,也用于了他的爱情。他登基后,立周氏为后,即史上的大周后。大周后不仅容颜俏丽,还擅长音律,李煜感觉找到了知音。于是他们俩日日研究音律, 一起重订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琴瑟和鸣的爱情,更是让李煜的诗词多了一份迷离温婉。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晓妆初过》

李煜是词中帝王,为何没能守住南唐的江山?</span>

一大早,李煜不是忙于上朝处理政事,而是开始了和大周后的肆意调情,屋内弥漫着温柔缱绻和情色昏昏。那时的他只知深情如许,从未料到这些诗词就像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南唐从此走上衰败,他最终也会像陈后主一样过上囚徒的生活。

大周后死后,他又是用一首首情深意切、催人泪下的诗词来祭奠他们曾经的欢愉。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李煜果真那么专情吗?非也。虽然他的词写得情意绵绵,可事实上他依旧是渣男一个。早在大周后病重之时,他就与其妹妹偷偷约会。

大周后生病后,李煜为了让她开心,特准许她妹妹前来照顾。其妹妹的姿容不在姐姐之下,这让李煜一见倾心。他不顾大周后正在病中,就多次与其妹妹约会。就像他的词中所写: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李煜是词中帝王,为何没能守住南唐的江山?</span>

月明花暗,他们偷偷相约在花园里;甚至在青天白日里,他也耐不住相思,偷偷潜入她的闺房。这一切终于让病中的大周后有所耳闻,气怒攻心,撒手离世。

三年后,李煜立其妹为后,即小周后。小周后善妒,入宫后,宫中的妃嫔、美人连遭毒手。多行不义必自毙,小周后虽然也是宠冠后宫,但却没有姐姐的好时运。此时恰逢南唐国运衰亡,最后与李煜一起被俘,囚于大宋汴京。随着李煜被毒死,她不久也殒命他乡。

人道李煜深情,其实他亦只是多情、滥情而已。只因没过几年南唐亡国,他成了大宋的阶下之囚,否则会不会还有小小周后,亦不得而知。

02、一心向佛

李煜醉心于情爱风月,也热衷于礼佛。自其祖父李昇以来就崇尚佛法,到李煜时更甚,对佛教着一丝偏执和痴狂。他不仅在金陵城内外大建寺庙,甚至在宫中也修建了僧寺、精舍,并御笔亲题“报慈道场”。他还在寺庙中广造佛像,出钱募民为僧。

陆游《南唐书》中记载:“后主......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数。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颓废政事。”他不顾国库空虚,大肆敕造庙宇,供养僧尼,无心于政事,更是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南唐,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在每日下朝后,他与周后一起,身披袈裟,跪拜佛像,虔诚诵经。《南唐书》中曾记载他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上行下效,当时的南唐国中佛教盛行。许多大臣也开始不食荤腥,持戒奉佛。

李煜对高僧极为礼遇,经常延请高僧讲经说法,提高佛学水平。曾经,高僧玄寂被召入宫中讲说《华严经》。即使在金陵城被围,南唐国运命悬一线之时,他仍在净室内听僧人讲解《楞严经》、《圆觉经》等经典。

曾有一些辩才极好的年轻僧人,南渡去给他讲“世事轮回”、“因果报应”等方面的佛家学说,李煜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们是“一佛出世”。因此,他更加不把治理国家、守卫边疆放在心上,以为一心向佛,佛祖就能保佑他及他的江山万代兴盛。愚之至此,也堪称极品。

李煜是词中帝王,为何没能守住南唐的江山?</span>

03、屈膝求和

对于北面虎视眈眈的大宋,李煜一方面潜心求佛,寄希望于佛祖保佑其不被吞灭;另一方面则以求和示弱为宗旨,卑躬屈膝,妄图得到大宋的施舍。

为了得到大宋皇帝的信任,他主动向宋朝示好,每年给大宋朝廷进贡。而且每次听闻大宋朝出师凯旋或有喜庆节日等事之时,他都派遣使节到宋祝贺,并献上无数精美的贡品。

开宝三年,宋朝出兵灭荆湘,又讨伐北汉。南唐南都留守林仁肇向李煜呈密表,请求趁宋朝连年征战,士卒疲惫之时,率兵渡江收复两淮故地。并在表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gmh0l4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