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

政治方面

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 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

军事方面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方腊称圣公,建元永乐,分设官署。随后攻克睦、歙、杭、处、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廷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方腊控制的州县相继失陷。四月,方腊率部退守帮源峒,与官军决战,所率七万人皆战死,方腊被俘,押送汴京处决。余部继续在浙东转战近一年,后被消灭。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经济方面

宋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又设“营缮所”,检括公田。后皆并为“西城所”,所有荒地废田都作为公田,强令百姓承佃,交纳公田钱。宣和三年(1121年)杨戬死后,宦官李彦继任,更为凶狠残暴,凡民间好田,指使他人诬告为荒田,田主虽有地契也无用,即括为公田,甚至鲁山(今属河南)全县的农田都被括为公田,原业主即作为佃户,许多投诉者受刑致死。弥漫数百里的梁山泺(泊),是济州(今山东巨野)、郓州(今东平)数县沿湖渔民赖以生存之所,也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

文化政策

• 宗教政策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十月十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俗语十道九医;黄老道家的著作《黄帝内经》既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而道家隐士与道家继承者道教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扮演了地方医疗机构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宫观,他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当时先进的医疗送到基层--是他作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 茶事发展

宋代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 茶、斗茶以及茶百戏等。宋徽宗精于茶艺,曾多次为臣下点茶,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其“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还下诏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如玉清庆云、瑞云翔龙、浴雪呈祥等。

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关于该书书名,此书绪言中说:“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说:“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有著录:“《圣宋茶论》一卷,右徽宗御制”。《文献通考》沿录,可见此书原名《茶论》。由于晁公武是宋人,所以称宋帝所撰茶论为《圣宋茶论》。明初陶宗仪《说郛》收录了全文,因其所作年代为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遂改称《大观茶论》,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收录此书时沿用此书名,今仍之。《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 发展绘画

宋徽宗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glvna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