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投靠朱温,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原标题: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投靠朱温,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哪些影响?
魏博位于河北南部,是一个老牌军阀,在黄巢之乱时,魏博被韩简控制。当时韩简看到机会,趁乱兼并四方,犯了众怒,被自己小弟乐彦祯火拼。
乐彦祯控制魏博后,一时失控,于是大家又拥戴罗弘信当了魏博节度使。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大约就会知道,魏博的骄兵悍将可不是吹出来的,因为他有牙兵牙将的制度保护。
所谓牙兵牙将,实际上就是相于那个时代的军事贵族(牙兵是最底端的、最渺小的贵族),谁当这里的老大,牙兵牙将说了算;不论谁当老大,也得尊重他们的权力地位,否则下台只是分分钟的事。
在罗弘信上位前,牙兵牙将想拥戴一个新的节度使,于是把一个大哥扶到了台上,因为前途未卜,所以这位大哥一副死狗扶不上墙的样子,结果牙兵牙将一怒,直接把他杀了。
在这种背景下,罗弘信爬上了魏博节度使之位。
罗弘信并不是什么强势首领,但是因为他平衡玩得比较好,所以一直长久地坐在这个位置。
逐鹿中原开始后,所有的军阀势力,似乎都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图谋兼并周边,称霸中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第二种选择是选择跟庄,认为哪个大佬有潜力,就早早跟定他。
第三种选择是割据一方,在复杂的周边大佬之间纵横开合,左右逢源、朝秦暮楚。
第一种选择利益最大、风险最高。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成功了自然是大小通吃,如果失败了,通常只会输得干干净净了。
第二种选择风险其实也很大,因为你跟对了大哥,自然有机会跟着吃香的喝辣的,问题是,跟错了大哥,那可有点悲剧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风险比前者要小得多,大哥失败了,你再想办法换一个大哥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现在有人敢欺负你,你的大哥直接就会过来帮你。
第三种选择与第二种选择的差别在于,第二种选择是相对稳定地给别人当小弟,第三种选择纯粹就是在众多大佬之间纵横捭阖。在这种背景下,当他有难时,强势大佬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实在比较难说。
黄巢之乱后,第一轮海选结束,魏博就夹在两大强敌之间,北边的李克用,南边的朱温,那都是如虎如狼的人物,魏博在他们之间,实在有点不知如何选择了。
作为一个被牙兵牙将控制的军阀大佬,罗弘信实在没有信心选择争霸天下,作为一个老牌军阀集团的首脑,罗弘信自然也不甘心当哪个集团的附属,所以罗弘信选择了保持中立。
问题是,李克用和朱温都逼着罗弘信站队。
关键是,因为他不是李克用的小弟,也不是朱温的小弟,所以李克用打他时,朱温自然不会热心帮他;当然了,朱温打他时,李克用也不会热心帮他。
在这种背景下,罗弘信自然是今天让李克用打一顿,明天让朱温打一顿。后来,面对朱温一次强烈的打击,罗弘信终于决定投靠他了。因为继续选择保持中立,结果必然是继续被两位大佬今天打一顿,明天再打一顿。
春,正月,罗弘信军于内黄。丙辰,朱全忠击之,五战皆捷,至永定桥,斩首万余级。弘信惧,遣使厚币请和。全忠命止焚掠,归其俘,还军河上。魏博自是服于汴。
魏博投靠朱温之后,朱温对他的态度非常恭敬。
罗弘信的使者带保护费见朱温时,朱温总是朝着魏博的方向拜谢一番才接受,而且说起罗弘信时,总是六哥长六哥短。使者难免会说,您太客气了,因为您是罗弘信的大哥啊。但是朱温说了,六哥的年龄比我大多了,我就是叫他一声六爷,也是应该的。
全忠方图兖、郓,畏弘信议其后,弘信每有赠遗,全中必对使者北向拜授之,四:“六兄于予,倍年以长,固非诸邻之比。”
朱温对罗弘信这样,显然是为了让他相信,跟着他继续混下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看到朱温这样对罗弘信,让我不禁想起石勒当年对王浚了,石勒当年对王浚比这还恭敬,问题是,正当王浚因此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时,石勒一记回马枪,杀得王浚再也翻不过身了。
朱温对罗弘信这样恭敬时,有没有想过逮住机会火并罗弘信呢?这个我们无法知道,但是从后来的历史去看,朱温与罗弘信父子一直称得上亲密战友。
罗弘信投靠朱温后,就不用再受李克用、朱温的夹板气了,而且更容易保证自己地盘的安全。
第一,朱温不会打他了,因为他现在是朱温的小弟。
第二,李克用也不敢随便打他了,否则朱温会替他出头。
当然了,罗弘信的代价就是得给朱温交保护费。
罗弘信应该给朱温交多少保护费呢?他们当然都有一个心理价位 。如果超过了罗弘信的心理价位,他随时可以与朱温翻脸的。反过来说,如果低于朱温的心理价位,他有可能还会继续打击罗弘信的。
但是,双方的心理价位都不会太离谱。朱温拉拢住罗弘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自然不会轻易把罗弘信逼走。而罗弘信背后有魏博集团,就算罗弘信愿意无条件给朱温打工,他背后的小弟也不会同意。
罗弘信和朱温之所以能够彼此间相安无事,因为双方的心理价位比较默契,所以双方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到此时为止,陈州赵昶、赵珝(赵犨的弟弟)站在了朱温身后,洛阳的张全义站在了朱温身后,魏博的罗弘信也站在了朱温身后,朱温终于可以放手打兖州的朱瑾了。
弘信信之,全忠以是得专意东方。
在朱温攻打兖州时,兖州一度想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想越过魏博帮助兖州的朱瑾。
面对此情此景,罗弘信的态度有点犹豫。因为朱温势力越来越大,对他的控制就有可能越来越强;问题是,让李克用借道过去,李克用会不会和他玩假道伐虢的把戏呢?
看到罗弘信的态度突然变得暧昧,朱温派人告诉罗弘信,李克用也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你让他借道南下,他到时有可能趁机灭掉你的,所以你在这关键时候,千万不要思考重新站队,继续站在我身后那是最好的。
更主要的是,李克用的军队进入魏博,也流露出了类似的意思。于是,魏博更坚定了站在朱温一边的念头。
在这种背景下,罗弘信一生气,直接率军给李克用军队一个下马威,打得李克用军队溃败而逃。
闰月,克用遣蕃、汉都指挥使李存信将万骑假道于魏以救兖、郓,军于莘县。朱全忠使人谓罗弘信曰:“克用志吞河朔,师还之日,贵道可忧。”存信众不严,侵暴魏人,弘信怒,发兵三万夜袭之。存信军溃,退保州,丧士卒什二三,委弃资粮兵械万数;史俨、李承嗣之军隔绝不得还。弘信自是与河东绝,专志于汴。
不久后,李克用的儿子被朱温俘虏了,李克用希望朱温放回他儿子,但是朱温拒绝了,并把李克用的儿子就交给了罗弘信。
朱温这样做,就等于告诉罗弘信。你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那就是把李克用的儿子还给李克用,李克用一定会感激你,只是我以后对你会有看法的。第二种选择,那就是把李克用的儿子杀了,就算给我交了一份投名状。
克用请修好以赎落落,全忠不许,以与罗弘信,使杀之,克用引军还。
处于罗弘信的角度,应该怎么选择呢?
罗弘信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杀掉李克用的儿子,到此为止,李克用争夺魏博的行动彻底失败。因为罗弘信杀了李克用的儿子,而且是李克用的长子,他与李克用和解的门槛就被抬得更高了,没有特殊意外,似乎只能一直站在朱温身后了。
到此为止,朱温在中原争霸战中,已拥有绝对的优势。
在南部,陈州赵氏早已站在了朱温一边,在西部,洛阳张全义也早站在了朱温一边。现在,北部的魏博罗弘信也站在了朱温一边,朱温就可以放手解决东部的朱瑾兄弟了。
在此前后,朱温已把徐州的时溥清理出局,现在只要把朱瑾兄弟清理出局,朱温争霸中原就已胜利了,剩下的事,就是争夺关中、河东、河北了。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魏博集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实际上,魏博集团是老牌的军阀集团,就如魏晋南北朝老牌贵族一样,你别人家好像很怂,实际上,人家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魏博集团有多牛,我们只要知道这样几件事就可以知道了。
梁晋争霸中,朱温可以占据上风,就是因为魏博集团倒向了朱温。
朱温集团后来的衰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魏博集团又倒向了李克用集团。当然了,这是三十年后的事,当时李克用、朱温都已死了。事实上,唐庄宗李存勖可以大败朱温,就是因为得到了魏博军人的支持。
初,帝得魏州银枪效节都近八千人,以为亲军,皆勇悍无敌。夹河之战,实赖其用,屡立殊功,常许以灭梁之日大加赏赉。
更主要的是,唐庄宗李存勖突然崩盘,也是因为魏博突然发生了兵变。
唐庄宗灭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魏博军人实现的;唐庄宗也曾许诺灭梁后要重赏魏博军人;虽然灭梁后,唐庄宗也给予了巨大的赏赐,但是魏博军人并不满意。后来,有几个魏博军人赌钱输了,一个不高兴,就煽动魏博军人闹事,总而言之,魏博军人的功劳太大了,而待遇太差了。
杨仁部兵皇甫晖与其徒夜博不胜,因人情不安,遂作乱,劫仁曰:“主上所以有天下,吾魏军力也;魏军甲不去体,马不解鞍者十馀年,今天下已定,天子不念旧劳,更加猜忌。远戍逾年,方喜代归,去家咫尺,不使相见。今闻皇后弑逆,京师已乱,将士愿与公俱归,仍表闻朝廷。若天子万福,兴兵致讨,以吾魏博兵力足以拒之,安知不更为富贵之资乎!”
这一折腾,唐庄宗左摆不平,右摆不平,就让李嗣源去处理这件事了;结果呢?李嗣源在魏博军人的拥戴下,就把唐庄宗赶下台了。
总的来说,魏博这种老牌军阀,就如两晋南北朝的老牌豪门贵族一样。表面上他们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其实呢?
人家才是真正的操盘手;相反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家族,未必真比人有幸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g25sr5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