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感慨

这个女孩,只出场过一次——是在声势浩大、隆重热闹的“元妃省亲”的时候。“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古人云“宰相…

这个女孩,只出场过一次——是在声势浩大、隆重热闹的“元妃省亲”的时候。“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

——古人云“宰相门前七品官”。从皇宫大门里出来的丫头,也不知道算是几品官了,但只要沾了点皇家气息,自然不免金贵起来。一个丫头的施礼,还要被贾母“连忙扶起”,又当作宾客一样的“别室款待”。可见级别之高级,待遇之厚重。被主子都奉为上宾的奴才,该是何等荣幸?

但不知道怎么的,我竟为她心酸。可能便是从她的名字开始的感叹吧。

贾府中的小姐,名字起的别致“原应叹息”。这四位小姐们的贴身丫头,名字也起的别致“琴棋书画”。元春的贴身丫头,名叫“抱琴”。不知怎么的,我眼前总是出现一种幻想——金碧辉煌、火树银花、人群如织之中,一名宫女打扮的小姑娘,怀抱琵琶,从光彩夺目的元妃身边走过来,面对贾母等贾府旧主人,默默无语的,款款下拜。袅袅婷婷,楚楚可怜……当然,她那时是不会怀抱琵琶的,她一不是白居易笔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的卖唱歌女;二不是杜甫笔下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王昭君。但是她的孤独寂寞、凄凉萧索,并不在那两位名女人之下。

元春在繁华辉煌的省亲之夜,曾不止一次潸然泪下,话语悲凉“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皇妃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妃子的丫头。元妃还可以在一年之中,次数不多的出宫省亲,或者请家人入宫探视。但是皇妃的丫头呢?我不了解皇帝家的典例规矩,但估计是想都别想。元妃省亲,还能背着皇帝,抱着亲人,痛哭一场,宣泄苦楚——而抱琴呢,她又能对谁倾诉对谁哭呢?这个没说一句话的女孩,只有默默无语的“上来叩见”的一个动作,但她却让我莫名心疼可怜了。

书中没有正面描写抱琴的容貌性格才德品行,但是我想,能跟着元春进宫的贴身丫头,一定是不错的。看紫鹃的灵秀,看莺儿的乖巧,看司棋的果敢,看侍书的口才……连王夫人都说,跟小姐的丫头,有权利骄傲一点。不是最好的,也到不了小姐的贴身左右……若是不入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抱琴定有人爱,找个好丈夫建个好家庭有个好孩子,少不了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但是在宫中——抱琴作为元春的丫头,陪嫁进了皇宫,其身份估计算是一个宫女。在“后宫粉黛、三千佳丽”之中,无数美女层层包围圈中的,只有一个男人,就是皇帝圣上。他的精力有限,感情更有限,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才女……拾级而下,真正能宠幸到一个小小宫女的时候,是多么少,多么不可能啊。有时候别说是宠幸,就连见面很难得了。我不由得想起来《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格格曾对丫头金锁说过“我跟皇帝出去,已经算一个附件,怎么还能带你这个附件的附件呢?”——“附件的附件”,就是妃子丫头的最好比喻。电视剧中,当紫薇要把自己的丫头托付给自己的心上人时,遭到了义正言辞的拒绝,当然因为尔康很爱紫薇;而且又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金锁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女人,也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电视剧最后安排金锁也有了自己的幸福归宿。嫁给了侠肝义胆的好汉柳青——但是现实生活里的宫女们,则不能有这样的好运,她们大多是蹉跎青春,孤独老死——年轻时候,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名作是最好写实“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老了呢,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咏叹的那一句“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宫女们的爱情,比花草还不如,也许还没有盛开过,就慢慢枯萎了;也许还没有碧绿过,就匆匆泛黄了——“抱琴”那么多情的一个名字,但也许却是和爱情绝缘了。可叹也。

宫女,虽然也许不能和嫔妃主子在爱情上分一杯羹,但是她们却很可能因为嫔妃主子,而蒙冤受难,分享不幸。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从元妃的判词之中,我可以看出,在宫闱倾轧的暗流涌动之中,或者在政治争斗的风云变幻之中——元妃最后受到了致命的牵连和冲击,她甚至可能因此致死。当主子自身难保的时候,奴婢可有命活?小说里面没有交代抱琴的最后下场,作为一个只出场一次的小人物,也没必要给她什么判词伏笔——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她的身不由己的不幸结局。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个宫女,可能就是——寇珠。

北宋时真宗皇帝正宫空缺,金口承诺,李辰妃和刘德妃哪个先生下太子,哪个就是正宫皇后。李妃先于刘妃生产,刘妃怕李妃生的是太子,心生毒计,在李妃生产时让自己的贴身宫女寇珠前去,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生下的太子,寇珠不忍将小太子扔进御花园的河中,和太监陈琳合力救走太子。后东窗事发,寇珠为了保全太子,承受陈琳无奈的棒打,誓死严守秘密,最后被活活被打死……都说伴君如伴虎,都说宫门深似海——宫廷之中,多少后妃都有血泪故事,一不小心就要遭殃,轻则被打入冷宫,重则被赠送特殊礼物“白绫子”。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宫女呢。她们的死,多半是无声无息的,比不得杨贵妃那样的名气女人,死后还有人写诗凭吊,流芳千古——而宫女们的死,只不过可以套用徐志摩的那一句“我悄悄的走,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抱琴的琴声,从深宫大殿中消失的时候,也不过宛如花瓣上的一颗小小露珠的匆匆流过——无声,无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fkfmhc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