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犯了什么错?为何没让诸葛亮跟随

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领蜀汉大军向孙吴前进。开战初期,刘备连战连捷,一举攻取峡口、巫地和秭归等要地,攻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声势浩荡。但是,不久之后战况…

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领蜀汉大军向孙吴前进。开战初期,刘备连战连捷,一举攻取峡口、巫地和秭归等要地,攻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声势浩荡。但是,不久之后战况急转直下——陆逊以逸待劳,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备损兵折将,“仅以身免”。这场战役后刘备元气大伤,他复兴汉室的梦想也在此战后彻底成了泡影。

纵观刘备一生战史,遇诸葛亮之前,刘备逢战必败,多次抛妻弃子;逢诸葛亮之后,刘备军战必胜、攻必克,相继收取荆州、益州。诸葛亮带给刘备的不仅是胜利,更是复兴汉室的希望。就连鲁迅先生也叹道:“诸葛亮之智近乎妖。”那么,为什么刘备在伐吴这场关乎国运的大对决中,没有带上诸葛亮随军作战呢?

刘备伐吴犯了什么错?为何没让诸葛亮跟随

其实,问题的答案就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些话很好理解,意思是诸葛亮是类似于管仲萧何式的人物,擅长于治理国政民生,安抚百姓,行军打仗并非是其最擅长的。倒是庞统法正二人善用奇谋,堪称帅才。换句话说,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更倾向于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而非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且刘备是一个类似于汉高祖刘邦的一个自身才华不高,但是却善于用人的君主,好钢要使在刀刃上的道理刘备自然是明白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刘备讨伐东吴的战争中,诸葛亮最大的任务应当是为这浩浩荡荡的七十五万大军筹措军马粮草,保障武器供应,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刘备率七十五万大军征讨东吴时没带上诸葛亮可谓是一个正确的用人决定。

刘备伐吴犯了什么错?为何没让诸葛亮跟随

那么,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上伐吴前线的话,能为夷陵之战带来胜利的转机吗?首先,诸葛亮是一个用兵极其谨慎的人(不用魏延出兵子午谷之计就是明证),把七十五万大军横摆在山林之中,诸葛亮很可能会意识到弊端,也许会向刘备进谏。

但是,刘备“以怒兴师”,恃强冒进,早已犯了兵家大忌,早已听不进劝了。同时,在具体作战指导上,刘备不察地利,将大军带入了难以展开的数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而且在陆逊到任之后,面对吴军的顽强抵御,刘备没有及时改变作战部署,反而采取了不易集结兵力的“处处结营”的办法,各营之间首尾失顾,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f3c2cb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