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人那么多,但是是因为性格吗?

朱元璋这位草根皇帝,最为出名的不是其当皇帝的传奇经历,而是其狠辣的手段。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朱元璋杀了那么多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的只是…

朱元璋这位草根皇帝,最为出名的不是其当皇帝的传奇经历,而是其狠辣的手段。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朱元璋杀了那么多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的只是因为性格暴戾吗?

为何朱元璋如此这般残忍?好歹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打下了大明江山,他就一点人性没有吗?

朱元璋杀人那么多,但是是因为性格吗?

仔细审视这些文臣武将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们自己作死。

蓝玉为例,公元1731年他便开始了军旅生涯,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功无数,最为人称道的是1388年,在补鱼儿海大破元军,俘获众多元朝贵族。朱元璋封其为凉国公。

但随着功劳的积累、爵位的提升,蓝玉日渐骄纵跋扈、目无皇帝。深夜过关,守门侍卫按规定未给其开门,蓝玉便派兵攻破;凯旋而归之时,面对朱元璋的受封他嫌太低配不上他,公开宣称他应受封太师。之后他的跋扈愈演愈烈,竟然勾结锦衣卫结成朋党,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因此事发之后,朱元璋对其剥皮、诛九族,可谓恨得咬牙切齿。

李善长早先很受朱元璋礼遇,朱元璋一口一个“先生”称呼之,可谓对其极其敬重。而从小便有远大志向的他经过仔细调研,发觉朱元璋乃帝王之才,于是一门心思追随朱元璋开拓伟业,为其出谋划策、总揽军务,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对其也是极度信任,面对朝中之人对李善长受封为相的不满,朱元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其辩护道:“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并时时称赞他“处事果断”、“为朕分忧”。

只可惜年纪越大,李善长脾气也见长。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了贪污罪,被上报至了刘伯温,刘伯温经过审理,证据确凿、按律当斩。

李善长闻之赶紧跑至刘伯温那里,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拿出了胡搅蛮缠的本领逼迫刘伯温释放李彬。

刘伯温没吃他这一套,将李彬问斩。这让李善长非常恼火,于是他立马奏报朱元璋,诬告刘伯温滥用职权,并且事后频频排挤打压刘伯温,逼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经此以后,李善长思想越来越狭隘,也越来越跋扈,开始培养起了同乡人组成的淮人集团,就因为胡惟庸是他的同乡,便在他的偏心举荐下入朝为相。

在此期间朱元璋也对其多有提醒,并且当面斥责他“独断专行”、“目无皇上”,以予警醒,可惜李善长均未有所改变。最终因过于嚣张跋扈,裹进了胡惟庸案,引起朱元璋的愤怒,77岁高龄之际,附带全家70余口被推上了刑场,真可谓罪有应得。

朱元璋杀人那么多,但是是因为性格吗?

由蓝玉和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可知:他们二人在朱元璋事业成就之前,尚能谨小慎微、一心为公,一旦天下大定、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便显露出了自身狭隘的一面。

蓝玉作为一代功勋卓著的武将,便开始骄纵跋扈,堪比天高、目无皇帝。当然让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然有谋权叛逆的不臣之心,这飘飘然得还真不知道了何种地步。

李善长早先时候绝对属于品德才能兼备的好臣子,也是朱元璋的好帮手,每一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不愧为饱学诗书、深富涵养之人。等到其功成名就之后,内心的魔鬼便释放了出来。开始抛弃了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良好夙愿,转而开启了自私自利的小圈子,大肆培植淮人为主的同乡势力。

并因一件私事,对同为朱元璋打下天下的股肱之臣刘伯温胡搅蛮缠、排挤诽谤。刘伯温都怕了,不得不告老还乡,可见其心胸有多狭窄。

因此,朱元璋诛杀蓝玉,灭门李善长全家70多口,不全是因为朱元璋的“暴君”性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作死。

朱元璋杀人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这点上其实也未尝没有更多选择,朱元璋手段的狠辣也可见一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f2t3vd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