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与老子

青羊宫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二民间传说三尹喜是天水籍历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贤名士,闻名中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由他承传推广于世的。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

尹喜是天水籍历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贤名士,闻名中外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由他承传

推广于世的。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政治、军事、史学等学术界影响极为深远,意义非常,尹喜的功德是无量的。

大型辞书《道藏·尹喜传》、《水经注》等书中可以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动在渭河中上游一带,除了伯阳柏林观、讲经台等地之外,他们还去过秦州区的老君台、玉泉观、崆峒山、敦煌等地。

尹道寺与老子讲经台相距约数里路,殿宇中祀尹喜圣像。尹道寺建筑规模不大,殿前悬挂古联一副,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颂《道德》”,对尹喜给予了历史的精辟颂扬和评定。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南,是该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因为在它的主要殿堂三清殿中,有两只用铜铸的青羊,所以得名。它们也成为了青羊宫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1667年康熙皇帝时,青羊宫进行了重新修复,以后又不断扩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里面的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三清殿是主要建筑,高大而庄严,供奉着三清像,大殿的左侧悬挂着重约3000公斤的一口大钟,还有重达1000公斤的生铁香蜡筒一对。

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经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关于青羊宫的历史,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题名汉扬雄《蜀王本纪》亦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到了唐代,青羊观的规模已相当大。

天宝十五年(775),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幸蜀,居于观内。恰好伟大诗人杜甫居住草堂,亲见雨映行宫,即景赋诗《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奔蜀,也在观中驻营。据记载,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僖宗便将古篆玉书砖石的发现,当作天降吉祥的象征。后来僖宗返回长安,认为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师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大建殿堂,改“观”为“宫”。青羊宫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时形成的。宫观落成之后,报导象盛极。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冈阜崔嵬,楼台显敞,齐东溟圆峤之殿;抗西极化人之宫,牵剑阁之灵威,尽归行在;簇峨眉之秀气,半入都城。烟粘碧坛,风行清磬。”这样一来,青羊宫便成为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宫观了。

到了明代,唐代所建殿宇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惨重,已不复唐宋盛况。今所见者,均为清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年)陆续重建恢复的,在以后的同治光绪年间,又经多次培修,改革开放后又多次修葺。

宫内保藏有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刻《道藏辑要》经版,共一万三千余块,皆以梨木雕成,每块双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迹工整,为当今我国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极为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

民间传说一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独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民间传说二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这就是历史上老子西度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战国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

民间传说三

传说尹喜任函谷关令期间,一次在观察天象时,发现从东方飘来一团紫气,他意识到将有伟大的人物到来。不久,果然看见老子(也称太上老君,道教的创始人)骑着青色的牛经过这里。尹喜赶紧出来迎接,诚心请老子在这里休息几天。老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并向他传授了修炼的方法,还应他的请求,写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经》。临别时,老子跟他约定,1000天以后在四川相会,然后就浑身发出金光飞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后,尹喜一面刻苦修炼,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写成一部道教经典,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了一部叫《关尹子》的书。1000天时间到了,他就按照约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会,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并封他为无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vfe1a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