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夷陵之战后,刘备与陆逊交战惨败,公元222年七八月份战败退到永安白帝城,到次年四月病故,刘备为何选择一直在白帝城,却不返回成都?就要说到益州与永安特殊的地理环境…

夷陵之战后,刘备陆逊交战惨败,公元222年七八月份战败退到永安白帝城,到次年四月病故,刘备为何选择一直在白帝城,却不返回成都?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就要说到益州与永安特殊的地理环境了。蜀汉的主体在四川盆地,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米仓山、大巴山,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形成了蜀地易守难攻的局面,当然缺点就是想要打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蜀汉想要实现北伐曹魏就必须要实现两点,汉中与荆州,蜀汉北边的门户是汉中,蜀汉占据汉中,可依靠汉中地理的位置重要性,居高临下,可攻可守,可效法当年汉高祖出关,夺取长安,西亦可取凉州之地,荆州就诸葛亮隆中对东线北伐的大基地,如果刘备想偏安一隅,那占据益州守住汉中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但刘备如果想实现恢复汉室天下,那么荆州就是必取之地。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汉中之战,刘备斩杀曹操西部军团总指挥夏侯渊,进而苦战相持,终于迫使曹操主力撤退,得到战略要地汉中郡。此时他已经占据了益州的全部地区,以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并且派遣孟达刘封东进,夺取汉中东边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打通了连接荆益的枢纽,基本完成了《隆中对》的战略部署。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这样的局面,不但曹操不能接受,孙权也不能接受,所以曹孙两家联手,大败关羽,关羽也被孙权杀害,刘备丢掉了整个荆州。这时,局面对刘备极其不利,没有了荆州,东出三峡的战略通道被堵,出东三郡攻襄阳,取南阳,因为没有江陵的依托而毫无意义,东三郡却成了曹魏攻取汉中的通道。至此,东三郡的战略位置从进攻转为防守。不久之后东三郡到曹丕的手里。这时的西城瞅着刘备的汉中,房陵盯着孙权的秭归,东三郡在曹丕的手中,令吴蜀两国寝食难安。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并且这时候对于刘备来说,想要夺取荆州,东出三峡和出东三郡战略通道都被堵,要东向攻吴,路线只能沿着长江岸边向东,经秭归进攻东吴控制的荆州。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长江岸边狭窄,蜀军经行此处,正如陆逊所说,蜀兵沿山行军,势不能伸展,就像你走一条狭窄低矮的通道,也只能弯腰前行。最终,陆逊放了一把火,刘备在丢荆州之后,再次遭到毁灭性的惨败,蜀中精锐丧失大半。但是,刘备退居永安之后,陆逊也收兵了。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要攻成都从汉中盆地到四川盆地的主要道路有3条,分别为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邓艾走的阴平道是从甘肃通往四川还有另外一条小道,以后我们讲到邓艾时候,会细细说这些,这里讨论东边攻打四川盆地的路线。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吴军西向伐蜀的路线,和刘备之前东向伐吴的路线,基本上是同一条路。区别只在于,吴军是长江北岸,还是走长江南岸。沿着长江岸边西进,吴军同样面临蜀军之前的问题:沿山行军,势不能伸展。这意味吴军进川,可能也面对刘备给他们来一个火烧连营可能性。

刘备兵败夷陵,不回成都反而滞留白帝城,为什么?

因此。处于东吴与蜀汉边界上的永安(今重庆奉节县),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守住永安可保证蜀吴战前的边界状态,不至于一番劳师新土未得,旧土复丧;其次,永安拥有天险,对下游来说易守难攻,如果永安不保,吴军就可溯江而上,直达蜀汉腹地,蜀汉将重蹈刘璋覆辙,所以刘备必须坚守永安。因此刘备率军东征失利退至巴郡,修建永安宫,改鱼腹为永安县。刘备在此驻军与东吴设置的西陵郡对峙。直到过世。李严与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重任,鉴于永安重要的战略地位,置都督,李严担任第一任永安都督。三国鼎立,但是蜀汉以一州之地抗魏国和东吴,国小势微,所以在巴东郡设置永安都督,守卫永安对防御东吴意义很大。

其次刘备也存在侥幸心理,当刘备退军永安之后,一个多月之后曹丕对于反叛的孙权,恼羞成怒曹丕开始了第一次攻吴,当刘备听说魏犯吴,写信给陆逊说:“贼兵已经在江陵了,我也准备再东征,将军还能行吗?陆逊说:“恐怕旧伤未愈没有时间兴兵吧。你应该跟我们的君主通好才对,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再率大军前来,这次我不会让一个人存活性命。 ”

结果刘备没有实行曹魏失败,之后长期征战和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k1ika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