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一登基就除了阿巴亥,原来是这个目的
清朝进入中原前的殉葬习俗非常残酷,宁吉塔志》载:“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装而坐炕上,主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引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之死矣。”努尔哈赤大妃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厄运会在自己身上降临
关于阿巴亥殉葬,《清实录》满洲实录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復立乌拉国满泰贝勒女为后。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智,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乱,阶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认为阿巴亥的嫉妒心很强,经常引起嫔妃们彼此不和睦,使努尔哈赤常常为这些事情分神操心,早就想用什么办法制一制她。努尔哈赤生病以后,感到自己如有不测,乌拉纳喇氏决不能留,因为恐留下她会引起国家动乱,便遗命皇太极等诸王:“倘若我不幸而死,一定要乌拉纳喇氏殉葬。”但这里并没有说明努尔哈赤是以文字还是口头的形式遗命给诸王的。
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初迟疑未决。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这一段的意思很明确,皇太极等诸王对阿巴亥说:“先皇有命,令你殉葬,请速准备。”这使得阿巴亥目瞪口呆。她仿佛没有听明白,诸王看着她那呆痴的神态,就把那些治她于死地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阿巴亥终于醒悟了所发生事情的严重性。她支支吾吾,表示不能遵从努尔哈赤的遗命。皇太极等诸王这时抢前一步,对阿巴亥说:“先帝有命,你即使不想服从,也是办不到的了。”
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泣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锦衣玉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善抚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不友爱,是忘父也。岂有不善抚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殓。”这一段不用解释了,阿巴亥尊从了努尔哈赤的遗命,只是要求诸王善待她的两个幼子,诸王答应得很痛快,而阿巴亥则盛装追随努尔哈赤于地下,成了清代唯一一位为皇帝殉葬的皇后(阿巴亥于顺治七年被追尊为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死了。她是奉努尔哈赤遗命殉葬、还是被皇太极等人逼迫殉葬,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有人说,阿巴亥殉葬是奉努尔哈赤的遗命,理由就是上述《清实录》满洲实录的记载和诠释。也有人说,根本就不存在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完全是被皇太极等诸王逼迫的结果。我赞同后者观点,理由有三:
一、从时间上看,努尔哈赤无遗言可能:努尔哈赤于1626年6月I3日因病到清河温泉休养,9月24日,他感觉病情有些好转,遂决定返回沈阳,同时通知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来接迎。9月27日,努尔哈赤与阿巴亥相会于浑河。9月30日,努尔哈赤却在返回沈阳的途中发病而死。从浑河相会到努尔哈赤病死,阿巴亥有四天时间与其朝夕相处。如果努尔哈赤要她殉葬,完全可以亲自对她讲清楚,说明让她殉葬的理出,还会帮她安排好俩个幼小皇子的生活以及其它事情,但是努尔哈赤没有这样做,历史上也没有这方面任何蛛丝马迹的记载。
另外,我们知道,努尔哈赤对他的孩子都十分疼爱。他休离富察氏时,所以没有把富察氏立即处死,就是考虑到富察氏死后,她的儿子没人照顾。富察氏是被努尔哈赤认为犯了“欺夫”罪的,尚且如此处理,那么,乌拉纳喇氏没有犯任何罪,而且是正被努尔哈赤宠爱的时候,甚至在他最需要人的时候,只让她一人迎接。这时阿巴亥的孩子多尔衮、多铎还是幼小的孩童,努尔哈赤不会不考虑,让她殉葬谁来照顾俩个幼小的皇子。所以,从上述情况看,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是不可能的。
就算努尔哈赤真有遗命,让阿巴亥殉葬,并且没有告诉他,但是在努尔哈赤病危时,很难把这个秘密保守住。阿巴亥是个聪明且有心机的人,在她和努尔哈赤独自相处的四天时间里,不可能猜不出努尔哈赤的心思。如果她知道努尔哈赤有遗命,四天的时间她完全可以采取对策的。因为这时她的大儿子阿济格已经长大成人,早已经统率军队、驰骋疆场。阿巴亥绝不会知道不利于自己的情况,还坐等待毙。
二、从风俗上看,殉葬遗命也不太可能:在早期满族的习俗中,如开头所言,夫死之后,妻妾殉葬的现象是有的,但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还大多是小妾随葬。正妻,特别是象阿巴亥这样的大妃、以身殉夫的事,极为罕见。
三、从政治上看,是皇太极等人逼迫的:1626年9月30日那天,皇太极卯时被议立为汗,辰时阿巴亥被逼自尽,这一事件的突然发生,表明了皇太极等人是在掌握权力之后,对阿巴亥发动的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皇太极等人对努尔哈赤生前宠爱阿巴亥,甚至有意传位其子多尔衮十分反感和不满。同时,也是对阿巴亥想把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今后继承汗位的一种防范。皇太极已经感觉到,阿巴亥当了六年的大妃,与努尔哈赤极为亲密,甚至努尔哈赤养病休养离开时,还单独和她亲密交谈,唯恐努尔哈赤有遗命给了阿巴亥,使阿巴亥和她的儿子凭借这个遗命而谋取高位。因此,在皇太极等人看来,留下她就是留下了祸根,除去她就是清除了隐患,终使阿巴亥被逼殉葬,成了一次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努尔哈赤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的身后事也颇具政治色彩:1636年,皇太极建国称帝,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追尊其母叶赫那拉·孟古为孝慈高皇后,而对其父的另三位“大妃”则不管不顾。这样做对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和继妃富察氏来说还情有可原,因为毕竟佟佳氏的长子是被努尔哈赤幽禁处死的;富察氏是被努尔哈赤直接休弃的。而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既是以身殉夫,又与努尔哈赤同殓同葬,不追尊她为皇后完全是皇太极的政治考量。
1650年8月,摄政王多尔衮将生母乌拉纳喇氏·阿巴亥追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算是为冤死的母亲昭雪。然而,仅仅四个月过后,多尔衮因病逝去,顺治帝为巩固皇权,追论多尔衮之罪,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同时,废除了阿巴亥的皇后尊号,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 ,从此修史者不再提及阿巴亥事。即使后来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他的睿亲王封号,但仍未提及其母阿巴亥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7p4ts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