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姜维都进不了候补

说到诸葛亮的接班人人们都会想到姜维,这和后世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舞台剧总喜欢把姜维“设定”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分不开。长此已往,在我们的下意识中,就会不自觉的产…

说到诸葛亮的接班人人们都会想到姜维,这和后世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舞台剧总喜欢把姜维“设定”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分不开。长此已往,在我们的下意识中,就会不自觉的产生“姜维就是诸葛亮接班人”的认知。

然而!现实社会中,姜维肯定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不仅排不到第五位,甚至连入围候补的资格都没有。

诸葛亮号称千古明相,他的接班人必定不能是武将。如果让武将干涩政事,蜀国很有可能变成“军政府”所以!这个接班人只能是从政官员。

谁是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姜维都进不了候补

病逝五丈原前夕,诸葛亮安排北伐军的撤退事宜。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商定。以魏延为第一断后梯队,姜维为第二断后梯队。而北伐军的总指挥权,则交给了长史杨仪暂时代理,由司马费祎辅佐。

从这套退军节度来说,很显然,他在抑制武将的军权。最主要是为了防止魏延的权力过大而不听指挥。然而对姜维,他同样不敢给太多的军权,只让他统领小股部队断后。外加上姜维是魏国的降将,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完全信心。让他做接班人的可能性为零。

至于杨仪,其人心胸狭窄,居功自傲,常常与朝中大臣不和。所以也不是接班人选,诸葛亮只是暂时借助杨仪来抑制魏延。

谁是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姜维都进不了候补

那么?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是谁呢?

事实上,早在其染病初期,接班人的位置就已经内定了。不是长史杨仪,也不是征西大将军魏延。而是远在京都的蒋琬

刘禅听闻诸葛亮染病,于是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去探望,并向其咨询国家大事。李福询问接班人的人选。诸葛亮答道:“蒋琬最合适”李福于是又问蒋琬之后是谁,诸葛亮答道“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再问,诸葛亮默不作声。

原内容如下:

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说明在诸葛亮的心中,接班人只有蒋琬、费祎二人,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到蜀国中还有谁可以担此大任。

蒋琬、费祎继承其位,诸葛亮作了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蒋琬、费祎都是荆州派系

我们都知道,益州内部局势非常复杂,其中包含三大派系。分别是原刘备荆州集团官员“荆州派”,原刘璋东州集团官员“东州派”以及益州本土派系。

刘备、诸葛亮制定的国策,向来都是重用荆州派,拉拢东州派,而打击益州本土。所以诸葛亮接班人的人选,必须是荆州派系的骨干成员。(费祎也算荆州派系,因为他最早投靠的是刘备集团)

谁是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姜维都进不了候补

第二、蒋琬、费祎德才兼备

论出身背景,杨仪跟蒋琬、费祎一样,都是荆州派系骨干成员。

论才能。诸葛亮爱惜杨仪之才,依赖魏延之勇,常叹恨二人不能同心同力。杨仪曾得诸葛亮盛赞,其才不下于蒋琬、费祎。

但是论品德,杨仪则差一大截。其人心胸狭窄,居功自傲,常常看不起人,跟内部成员闹分裂,彼此不和。蒋琬、费祎则德才兼备,不仅善于搞好同僚关系,而且谦卑懂理,有相才之风。

谁是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姜维都进不了候补

第三、蒋琬、费祎有管理蜀国的经验,而且对蜀国绝对忠心

诸葛亮亲自统军北伐期间,蜀国内部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蒋琬、费祎辅佐刘禅完成的。二人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同时!蒋琬、费祎是诸葛亮亲自提拔的得意门生,对蜀汉绝无异心,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后来二人与诸葛亮并列为“蜀汉四相”对蜀国鞠躬尽瘁,也证明了诸葛亮没有看错人。

总的来说,连荆州派系骨干政客杨仪都没有接班人的入选资格。区区魏国降将,而且是武将身份的姜维,更加不可能有接替诸葛亮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4sl7l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