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理千秋功过话蓝理
蓝理,畲族,福建漳浦人。康熙二十二年,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征伐台湾,蓝理为前锋。在澎湖战斗中,蓝理骁勇善战,奋不顾身与守军拚杀。由于天气炎热,他脱掉上衣,赤膊上阵,接连斩杀了十几个守军,自己身上虽然也受了几处刀伤,但他全然不觉,仍然拼命地厮杀。
突然守军的一颗枪弹打中他的腹部,他感到一阵疼痛,低头一看,鲜血淋漓,肠子都流出来了。他忙用手按住伤口,跳进船舱。守将见了,大呼“蓝理死了”,喝令军兵猛攻。可是蓝理在船舱中把肠子塞进腹内,用衣、布裹紧,大叫着又冲杀出来。守军兵将看见蓝理还没有死,十分惊慌,急忙后退。这时施琅率大军也及时赶到,清兵合力猛攻,一举攻下澎湖。
台湾统一后,蓝理奉召入京。到赵北口,碰上康熙出水围,蓝理急忙回避,扔下马自己躲藏了起来。皇上的车驾来到这里,只见马不见人,就派人搜寻,蓝理被带到皇上的车驾前。康熙皇帝问:“哪里人?”蓝理目不识丁,不懂官话,误认为康熙叫他的名字,他如获天恩,连忙叩头回答:“臣蓝理,臣蓝理!”康熙问他可是征澎湖时拖肠血战的蓝理?蓝理回答:“是。”皇上就把他叫到近前,询问血战经过。还让他解开衣服看看他的伤口,亲手抚摸他伤疤,称赞他的勇猛。随后,蓝理被任命为浙江督军,每逢皇帝南巡,蓝理迎驾,皇帝就向各位王公大臣介绍蓝理血战的情况,并引见给皇太后说:“这就是破腹将军。”从此“破腹将军”名闻全国。
蓝理没有读过书,性情豪爽粗犷,急躁易怒。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他调任福建提督来到泉州,他很想为福建办些好事,但往往因库银不足不能如愿。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凡是发现地方富豪有不法行为的,就缴获他们的不义之财,为当地百姓造福。他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压抑豪强,教化百姓,改变社会风气。有人劝告他说:“这些事情有专门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官员负责,您办这些事情不合适。”蓝理却生气地说:“天下官,管天下百姓,你们这些迂腐的读书人又懂得什么!”这个办法刚一实施,人们纷纷前来举报,其中大多是造谣诬告,陷害富豪之家的。于是衙门内的差役整天四处抓人。蓝理左右亲近的人,却乘机争相结交泉州的地头蛇。他们窥探到谁家富有,就假借蓝理威令,造谣恫吓,从中获得暴利。这些人平日里狐假虎威,横行霸道,有谁敢抗拒他们,他们便引为奇耻大辱,就寻机滋生事端,激怒蓝理,借刀杀人。泉州一带,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整天提心吊胆;受到迫害的富豪,就刻印很多匿名帖,上面绘一只老虎来比蓝理,并陈列他的种种罪恶,这些匿名帖传播到京城,蓝理声名大坏。朝廷派皇室爱新觉罗·满宝出任闽省巡抚,查办此案。虽然很多坏事是蓝理手下人做的,蓝理也并不知情,但蓝理还是认罪了,没有申辩。因为这个方法是他颁布的,才使这些人有机可乘,并且他终归是主管官员,任由下属为恶而不察,也难辞其咎。于是蓝理对查出的一切罪状,拿起笔在案卷上签字曰:皆实。最后结案,以贪赃枉法罪拟定蓝理死刑,追回赃银八万,没收家产充入国库。后来还是康熙皇帝念他过去的功劳,免去他死罪。不久,朝廷派兵去西藏作战,就让他戴罪立功。几年后,才蒙皇帝恩赐准许他返回京城,康熙五十九年,蓝理去世,享年72岁。盖棺定论,千秋功过该如何评说?!一个出生入死,骁勇善战的将军,却晚节不保,因贪赃枉法而几乎丧命,不由得令人感到可惜。蓝理只是一个粗莽的武将,又没读过书,不会治理政事,本来他用心也是好的,却被其爪牙所利用,从这一点看,蓝理所犯的罪过似乎也可以原谅。但从另一方面看,蓝理一意孤行,偏要管本不属于他所管辖的事,还是由于他自以为战功显赫,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从这一点上看,蓝理所犯的罪过又是咎由自取,不可原谅的。
现在泉州三大丛林之一的崇福寺,寺前照壁墙上还保留着四个大字。对于蓝理,泉州人从不讳言他的功与过,既不因他曾经有功而掩饰他的过失,也没有因他的过错而否定了他的一切。崇福寺里保存着蓝理的墨迹,既是让人们见仁见智各去评说,也是在警示世人,引以为戒。功过各自说,一是一二是二,功和过都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e20r7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