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代表作品
散曲作品
任讷(任中敏)将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辑为《东篱乐府》,集内计有小令104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5套(包括《锦上花·展放愁眉》),大约完整的有2套(《女冠子·枉了闲愁》和《水仙子·暑光催》),残存套曲有5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和《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定调名为“行香子”。 [35]
隋树森《全元散曲》中收有马致远的小令115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6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4套,并将残存套曲中无法确定调名的录为“失调名”。
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瞿钧《东篱乐府全集》据明抄残存六卷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补全《乔牌儿·世途人易老》《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和《夜行船·一片花飞春意减》4套残套并增加《夜行船·不合青楼酒半酣》和《一枝花·咏庄宗行乐》2套全套,又将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所收三首《天净沙》中除《天净沙·秋思》外的二首也作马致远的作品收入,计收小令共117首,套曲26套,其中完整套曲有22套,大约完整的有3套,残存套曲有1套。 [37] 萧善因、北婴、萧敏点校的《马致远集》与此基本一致。 [38]
除3首《天净沙》非马致远所作外(详见“人物争议·秋思之祖”),马致远所作散曲作品有小令114首以及套曲26套,其中完整套曲有22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粉蝶儿·至治华夷》1套。
代表作品
小令 | 《青哥儿·十二月》(12首) | 《四块玉·恬退》(4首) | 《四块玉·天台路》 | |
《四块玉·紫芝路》 | 《四块玉·浔阳江》 | 《四块玉·马嵬坡》 | 《四块玉·凤凰坡》 | |
《四块玉·蓝桥驿》 | 《四块玉·洞庭湖》 | 《四块玉·临笻市》 | 《四块玉·巫山庙》 | |
《四块玉·海神庙》 | 《四块玉·叹世》(9首) | 《喜春来·六艺》(6首) | ||
《小桃红·四公子宅赋》(4首) | 《蟾宫曲·叹世》(2首) | 《清江引·野兴》(8首) | ||
《寿阳曲·山市晴岚》 | 《寿阳曲·远浦帆归》 | 《寿阳曲·平沙落雁》 | 《寿阳曲·潇湘夜雨》 | |
《寿阳曲·烟寺晚钟》 | 《寿阳曲·渔村夕照》 | 《寿阳曲·江天暮雪》 | 《寿阳曲·洞庭秋月》 | |
《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4首) | 《庆东原·叹世》(6首) | |||
套数 | 《赏花时·长江风送客》 | 《赏花时·孤馆雨留人》 | 《赏花时·掬水月在手》 | 《赏花时·弄花香满衣》 |
《一枝花·惜春》 | 《粉蝶儿·寰海清夷》 | 《青杏子·姻缘》 | 《青杏子·悟迷》 | |
《哨遍·张玉岩草书》 | 《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 《耍孩儿·借马》 | 《集贤宾·思情》 | |
《新水令·题西湖》 | 《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 |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夜行船·秋思》) | ||
《行香子·无也闲愁》 | 《一枝花·咏庄宗行乐》 | 《乔牌儿·世途人易老》 | ||
《夜行船·不合青楼酒半酣》 | 《夜行船·帘外西风飘落叶》 | 《女冠子·枉了闲愁》(大约完整) | ||
《夜行船·一片花飞春意减》 | 《夜行船·天地之间人寄居》 | 《水仙子·暑光催》(大约完整) | ||
《粉蝶儿·至治华夷》(残) | 《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大约完整) |
杂剧作品
《全元曲》第三卷中收有马致远的杂剧7种:①《江州司马青衫泪》;②《半夜雷轰荐福碑》;③《西华山陈抟高卧》;④《吕洞宾三醉岳阳楼》;⑤《邯郸道省悟黄粱梦》;⑥《马丹阳三度任风子》;⑦《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残剧1种:《刘阮误入桃源洞》;存目剧7种:①《风雪骑驴孟浩然》;②《冻吟诗踏雪寻梅》;③《大人先生酒德颂》;④《吕太后人彘戚夫人》;⑤《王祖师三度马丹阳》;⑥《孟朝云风雪岁寒亭》;⑦《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江州司马青衫泪(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浔阳商妇琵琶行”,正名“江湘(州)司马青衫泪”,简名“青衫泪”。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江州司马青衫泪”。 | |
《也是园书目》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青衫泪”。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元曲选》本 | 题目“浔阳商妇琵琶行”,正名“江州司马青衫泪”。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一曲拨成莺燕约,四弦续上鸳鸯会”; 正名“浔阳商妇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泪” |
半夜雷轰荐福碑(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三封书谒扬州牧”,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简名“荐福碑”。 |
《也是园书目》 | 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荐福碑”。 | |
《太和正音谱》 | ||
版本 | 《元曲选》本 | 题目“三封书谒扬州牧”,正名“半夜雷轰荐福碑”。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三载漫思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正名“三封书谒扬州牧,半夜雷轰荐福碑”。 |
西华山陈抟高卧(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正名“西华山陈抟高卧”,简名“陈抟高卧”。 |
《徐氏家藏书目》 | 正名“西华山陈抟高卧”。 |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
《曲录》 | ||
《也是园书目》 | ||
《今乐考证》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陈抟高卧”。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元刊杂剧三十种》本 | 总题“泰华山陈抟高卧”。 |
《古今杂剧选》本 | 无题目、正名。 |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识真主卖卦汴梁,醉故知征贤敕佐”; 正名“寅宾馆天使遮留,西华山陈抟高卧”。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郭上灶双赴灵虚殿”,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简名“岳阳楼”。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
《也是园书目》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宝文堂书目》 | 略称“三醉岳阳楼”。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岳阳楼”。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徐神翁斜缆钓鱼舟,汉钟离翻作抱官囚”; 正名“郭上灶双赴灵虚殿,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元曲选》本 | 题目“郭上灶双赴灵虚殿”,正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钟离单化吕纯阳”,正名“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开坛阐教黄粱梦”。 | |
《也是园书目》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黄粱梦”。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元曲选目》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劝修行离却利名乡,别尘世双赴蓬莱洞”; 正名“汉钟离度脱唐吕公,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元曲选》本 | 正名“汉钟离度脱唐吕公,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
备注 | 此剧属于集体创作,《录鬼簿》著录于李时中名下,并注云:“第一折马致远,第二折李时中,第三折花李郎,第四折红字李二。”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王祖师重创七香堂”,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亭”,简名“马丹阳”。 |
《也是园书目》 | 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
《曲录》 | ||
《太和正音谱》 | 简名“马丹阳”。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元刊杂剧三十种》本 | 题目“为神仙休了脚头妻,菜园中摔杀亲儿死”; 正名“王祖师双赴玉虚宫,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脉望馆钞校本 | 题目“甘河镇一地断荤腥”,正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
《元曲选》本 | ||
《酹江集》本 | ||
备注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和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有《马丹阳》,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作《王祖师三度马丹阳》,或以为即此剧,或以为是另一剧。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正名“梦孤雁汉宫秋”,简名“汉宫秋”。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梦孤雁汉宫秋”。 | |
《宝文堂书目》 | ||
《也是园书目》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汉宫秋”。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曲海总目提要》 | ||
版本 | 《元曲选》本 | 题目“沉黑江明妃青冢恨”,正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古名家杂剧》本 | 题目“毛延寿叛国开边衅,汉元帝一身不自由”; 正名“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刘阮误入桃源洞(残)
著录情况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正名“晋刘阮误入桃源”,简名“误入桃源”。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刘阮误入桃源洞”。 | |
《今乐考证》 | ||
《宝文堂书目》 | 正名“晋刘阮误入桃花(源)”。 | |
《曲录》 | 正名“刘阮误入天台洞”。 | |
《太和正音谱》 | 简名“误入桃源”。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桃源洞”。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曲海总目提要拾遗》 | ||
版本 | 《太和正音谱》 | 题“第四折”。 |
《北词广正谱》 | 收录。 | |
《元人杂剧钩沉》本 | 总题“刘阮误入桃源洞”。 |
存目剧著录情况
风雪骑驴孟浩然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简名“孟浩然”。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风雪骑驴孟浩然”。 | |
乐考证》 | ||
《曲录》 | ||
冻吟诗踏雪寻梅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春献赋攀蟾宫桂”,正名“冻吟诗踏雪寻梅”,简名“踏雪寻梅”。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冻吟诗踏雪寻梅”。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踏雪寻梅”。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元曲选目》 | ||
《曲海总目提要》 | ||
备注:明代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收有《孟浩然踏雪寻梅》一剧,题目为“李太白携花会友”,题“马致远撰”,实乃朱有炖作。《也是园书目》《今乐考证》和《曲录》以《古今杂剧选》为据而误录。 | ||
大人先生酒德颂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正名“刘伯伦酒德颂”,简名“酒德颂”。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大人先生酒德颂。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太和正音谱》 | 简名“酒德颂”。 | |
《元曲选目》 | ||
吕太后人彘戚夫人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正名“吕太后人彘戚夫人”,简名“戚夫人”。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吕太后人彘戚夫人”。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戚夫人”。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元曲选目》 | ||
王祖师三度马丹阳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王祖师三度马丹阳”。 |
《曲录》 | ||
备注: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有《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简名“马丹阳”;《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有《马丹阳》。有人以为此即《马丹阳》,但二者主要人物和关目不同,故另列于此。 | ||
孟朝云风雪岁寒亭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孟朝云风雪岁寒亭”。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简名“岁寒亭”。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元曲选目》 | ||
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 天一阁藏蓝格精抄本《录鬼簿》 | 题目“寇莱公主案三考卷”,正名“吕蒙正风雪斋后钟”,简名“斋后钟”。 |
清代曹楝亭刻本《录鬼簿》 | 正名“吕蒙正风雪斋后钟”。 | |
《今乐考证》 | ||
《曲录》 | ||
《说集》蓝格抄本《录鬼簿》 | 简名“斋后钟”。 | |
明末孟称舜刻本《录鬼簿》 | ||
《太和正音谱》 | ||
《元曲选目》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dtgbfl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