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相关疑点
出生之谜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国史学家推测不一:
在肯特省达达勒苏木境内巴拉吉河南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宾德尔苏木境内鄂嫩河西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俄罗斯学者也提出铁木真·成吉思汗诞生地是在俄罗斯境内距察苏材村五公里的德伦宝立德格山的地方。但认同的学者不多,只是“一家之言”。达达勒苏木和宾德尔苏木都在争“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殊荣,都说‘我们这里是成吉思汗诞生地’。”
于是,孟松林多次去斡难河流域考察,几乎走遍了鄂嫩河上游的
成吉思汗画像、塑像森林、草原、河流、小溪,并五次横穿豁儿豁纳黑川,多次往返于鄂嫩河上下流域,甚至是俄罗斯赤塔州境内的鄂嫩河。在查阅了大量史料,通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后,他认为宾德尔苏木斡难河(鄂嫩河)边的迭里温·孛勒答黑山(德伦宝立德格山)才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真正出生地 !因为“只有宾德尔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原野,才具备承载千军万马的辽阔,只有那里才具备牧放几十万只牛羊的草原。而达达勒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周围是一个山区,地域狭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难河26公里,它不具备成为当时已是蒙古乞颜部头领也速该·把阿秃儿统领万众人马的领地”。从而他令人信服地佐证了蒙古史学家苏和老师的观点。
名字之谜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有关前四汗史的一种最详细、最重要的史源《元朝秘史》,之所以把元太祖的称号写作“成吉思合罕”,伯希和在他的遗著《马可波罗注》里提出,今日所见《元朝秘史》,实乃元代某个时期的抄本;正是这个抄写者,按他那个时代对元朝皇帝的蒙古语习称,将原来文本里的“成吉思汗”改写作“成吉思合罕”。
另外关于学者理解《蒙古秘史》开篇的首行就写有"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的一句话,一般认为:一、为《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二、为《蒙古秘史》 某些章节的题名;三、为独立的历史文献之题名;四、属于下一个句子的一个句子成分(主语)。人们之所以提出以上几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与《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有关。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流传至今的《蒙古秘史》的《元朝秘史》一名乃是汉字音译者给起的题名,在其下方并列两行所书的"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为汉文题名之蒙译,无论哪一个也都不是《蒙古秘史》的原书题名。由此,将对人们理解”成吉思合罕讷忽札兀儿“这句话变得复杂化起来。
死因传说
在正史记载中成吉思汗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政敌的抹黑等等,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已不可考,这里列出一些说法以供参考。
1、西夏王妃咬死说。《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
2、被雷劈死说。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
3、被马踩死说。蒙古人撰编的《蒙古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坠马之后,被后面的马踩中而死。
4、中箭说。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著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
5、中毒说。民间另有传说,“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在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
下葬地点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
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四是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的依据将在后文中详细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的依据是有考古专家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证之一是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衣冠冢成吉思汗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d8vqri8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