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思退生平事迹
生卒:汤思退(1117—1164年),字进之,号湘水,又号敏斋。世居青田县城西门。
学历:南宋绍兴十嫌良乃协五年登进士。
汤思退像
经历:任福建建欧、政和县县令,任秘书省正字、端明殿学士,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尚书右仆射,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左仆射(宰相)。汤思退为青田县城西门人。父明汤举,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育有两子,长子为汤颖,次子为汤硕,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
汤思退少年时在处州(今浙江丽水)南明山寺僧房读书,28岁登南宋绍兴十五年,中进士,任福建建欧政和县县令。后应殿试,中博学鸿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六日,由礼部侍郎升端明殿学士,首签书枢密院事,权兼参知政事。汤思退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在政治上依附丞相秦桧而青云直上。秦桧病然时,召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至榻前,嘱以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汤思退‘虑其以我期其死,’终不敢受此银。宋高宗文致词时,知思退非迎拘试秦桧朋党,仍宠信于他。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为尚书右仆射,同年章事兼提领实系院评定,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左仆射。
当时,南宋朝廷议和、主战两派斗争十分尖锐,南宋臣民对前丞相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行径怒生载道。秦桧一死,举国上下骗盛海人心大快,推崇汤思退为丞相,都在热烈希望他权集一时的新丞相能革新政治,振兴宋室,能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然而,汤思退执政后,在政治上保守求稳,不思进取,认为国力衰弱,不宜战争,以保境息民为由,推行议和妥协政策,使有志于抗金的爱国将士大失所望。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汤思退为了排挤右丞相,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张浚。宋高宗听信谗言,下旨将张浚革除,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兵三十余万大举南侵,长驱直入。同年十二月,汤思退为侍中御使陈俊卿所弹劾,被罢去相位。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即位后,又用主战派张浚,出兵北伐抗金。但不久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失败,主和派群起攻击张浚,宋孝宗抗金的决心随即动摇。
是年七月,孝宗再任汤思退为相兼任枢密院事。金元帅纥石烈志宁遣书三省、枢密院、索取海、泗、唐、邓四郡。汤思退却割四郡议和。右仆射张浚再次罢官,死在贬谪途中。汤思退除了心腹大患后,为急于促成金、宋停战和好,密令王之望、龙大渊拆除军备。并派魏杞去金廷议和,将反对撤兵割地的二十多名官员逮捕下狱。
十月间,金国再度发兵南侵,宋军毫无准备,节节退败,楚、濠、滁等州相继陷落。朝中大臣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汤思退撤兵议和之罪。汤思退被罢官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去斩汤思退、王之望、尹穑等人。隆兴二年(1164年)十一月,汤思退途径信州(今江西上饶西北),闻此消息忧悸而死,终年48岁。
汤思退死后,宋孝宗以“歧国公”葬处州东乡风化村(今青田县陈山埠与丽水交界处)。
汤思退一生博学多才,诗书画兼佳。他的《菩萨蛮:水月寺》词,被选人清朱彝尊编的《词综》内,成为传世的宋词佳作。今《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说他“工书”,王士贞藏宋贤遗墨中有其手迹。他行拘民世的著作《永佑陵迎奉录》十卷,《宋史》艺术杂志有收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d4pndg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