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无能吗
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让赵括给人们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印象,都认为赵括无能,那事实上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1.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秦国为什么打赵国?秦国一开始不是要这样做的,它的目的是韩国。当时的韩国,因为地理原因,一个狭长的野王邑连接起了韩国的两端.
如果攻占了野王,那么偌大的上党郡对秦国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秦国的确是很有野心,但也是建立在秦国有实力的基础之上,他敢这么做,但别人不敢。
上党郡守找到接壤的赵国,递上投诚书,赵王欣喜于自己能够得到上党郡,根本不管那些看透局势的人对他的阻止。
赵王面对偌大的上党郡,早就已经心动,平原君再一劝说,赵王接受投诚的心就更加坚定了,如此一来,秦国的目标,就直接指向了赵国,敢在自己眼皮底下把自己势在必得的土地收起来,那还得了?
2.廉颇
于是,秦国就对赵国出兵了。但是赵国一开始派出去的并不是赵括,而是战国四名将之一的老将廉颇。
廉颇毕竟是身经百战,尽管前期早收到了一些败仗,但是廉颇仍然能够很有头脑地去分析,采取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的办法,想要以此杀杀秦军的锐气,等待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
一举出击。但是没想到,秦国运粮的渠道疏通了,相比赵国,秦国反而更适合持久战。
另外,赵王看廉颇避而不出,几次三番派人前去责备,廉颇就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粮草,因为他没想到要打持久战,只是坚守不出等待时机,另一个自然就是来自赵王了。
不仅如此,赵国外交方面也很失败,另外五国都不会出兵帮他,赵国的确是没有办法了,可以说就算是廉颇继续坚守,也未必就能有转机。
3.赵括
赵王对廉颇不满,秦国又用了反间计,赵王因此将主帅换成了赵括,而秦国也秘密调换主帅为白起。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战争过程我们不多说,尽管赵国最后战败,赵括也落了一个纸上谈兵的“美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秦国的伤亡情况。
秦国派兵约六十万人,但最终伤亡过半.
而且前期廉颇主帅的时候,赵国时常落败.
也就是说,这三十多万秦军的伤亡里.
应该有一多半都是赵括的功劳.
而且如果不是赵王贪心.
至少现在,秦国的矛头不会对准赵国.
如此,难道还要说.
赵括是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cvcg7p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