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主要成就

政治王导善于体察人情,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其为政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

政治

王导善于体察人情,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其为政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上面,安置一个皇帝。但是由于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可能建立东晋。王导一生的事业就是调剂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这个局面也是王导和晋元帝所专注和希冀的。

王导主要的政治措施有三方面:

“镇之以静”,稳定人心。

强化凝聚力,不仅团结北来大族和南方当地大族,也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

兴办学校。他从巩固和有利于统治出发,认为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使“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以期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晋书》赞道:“观其开设学校,在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风之际,虽在世道多故,而规模弘远矣。”

王导实行的“侨寄法”,成为安置了流亡士族、缓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于一些地广人稀、荒凉贫瘠的地区,也起了一定的开垦繁殖、发展经济的作用。

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导晚年完全不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人们说我糊涂,但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此举实为执行其安抚士族、缓和与长江上下游势力矛盾的举措。

书法

王导十分热爱书法。他在东迁之时,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入袖中,誓言“贴在人在,贴亡人亡”,足见其对书法之热爱。他常教诲家族中人要尊重书法,他的堂侄“书圣”王羲之,堂侄孙王献之,孙王珣、王珉,都是一代书法家。

王导传世的书法作品有《省示帖》(《淳化阁帖》所录七行残字)和《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是今草发展中的佳作之一。

庾肩吾在《书品》中定王导的书法定为中下品。

窦臮《述书赋》评他的书法:“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利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即言王导书法骨气内蕴,锋芒外现,欲隐秀而不能尽敛,有余力而举重若轻。

张怀瓘《书断》称王导的真书为第七、行书第八,列为“能品”, 并称“导行草兼妙,然疏柯迥擢,寡叶危阴,虽贤有余,而才不足。元、明二帝并工书,皆推难于茂弘。王愔云:‘王导行、草见贵当世。’”,又在《书估》列其书法为第三等。

盛熙明在《法书考》中将其书法列为中品。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其“喜作字,规模前人,初师钟繇、卫瓘,力学不倦,行草尤工。然论者以为,疏柯逈擢,密叶危阴,虽秀有余,而实不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c27k3b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