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龙个人履历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北魏神嘉三年(430年)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有关的一个故事北魏始光三年(426年)刘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刘义隆命到…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

刘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刘义隆到彦之檀道济领兵讨伐。谢晦求救于北魏,王慧龙率兵马1万驰援,攻破刘宋思陵戍(今河南淮阳县南3里),进围项城(今河南沈丘县)。不久谢晦兵败,王慧龙亦班师回防。在这场战争中,王慧龙初步显示了其军事才能。

北魏神嘉三年(430年)

刘宋将王玄谟进犯滑台(今河南滑县),拓跋焘以王慧龙为代理楚兵将军,与冠军将军安颉共同领军迎敌。魏宋两军中原大战,相持50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战后,王慧龙以功封长社侯,并被提拔为龙骧将军、荥阳太守。

王慧龙任荥阳太守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在此期间,宋文帝凭借富强的国力,经常出兵击魏,想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宋将到彦之、檀道济频频进犯淮、颖,大相侵掠。王慧龙领军纵横驰骋,竭力反击,屡屡挫败来军锐气,成为宋军北犯的劲敌。到彦之在给友人萧斌的信中曾这样讲,“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儒夫,乃令老子讶之。”

王慧龙少年家门横遭不幸,半生颠沛流离。入魏后,常怀忧悴,曾作《祭伍子胥文》抒发自己“鞭尸吴市,戮坟江阴”以报杀父杀祖之仇的心愿。他娶崔浩弟崔恬之女为妻,生一男一女即绝房事,平素布衣蔬食,不参与喜庆之事,唯恐消磨了志气。

他行为谨慎,一举一动都很讲究礼仪,曾撰写帝王制度18篇,被北魏人奉为《国典》。他诗人宽恕,刘义隆曾以200户男、1千匹绢为价,收买刺客吕玄伯刺杀他,被他察觉。他的部下都要杀掉吕玄伯,而王慧龙却说:“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放了吕玄伯一条生路。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

王慧龙被任为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但未及到任即死去。死后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

有关王慧龙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巅峰对决无间道:文帝巧放流言计,太武慧眼识英雄。

公元430年,刘宋北伐,北魏用防守反击的策略,击溃南军主力,打败了刘宋,夺取黄河南岸数个重镇。而在这场战斗中,王慧龙立下了奇功。战后,王慧龙又率领北魏将士多次挫败了刘宋名将到彦之,檀道济等人的进攻(原文是“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大家可以看到,连檀道济这样的名将都被王慧龙击退过,可见刘宋将士应该是非常畏惧王慧龙的,正如拓跋焘后来所说“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

于是,刘义隆决定使用反间计(原文是“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后秦叛。”)。反间计中所言:“王慧龙因为自己劳苦功高,但是却没有得到升迁重用,对朝廷十分怨恨,暗地里与宋军勾结,并要执司马楚之南叛,现在正在等待着刘宋的北伐,一旦有所机会就立刻南逃。”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听说之后,立刻否决了重臣们的猜疑,说此事绝对不可信,一定是宋军效仿齐国人来离间乐毅的手法。为了表示对王慧龙的信任,他亲自修书一封说“刘义隆害怕将军就如同害怕老虎一般,要用反间计加害于你,我心中自然有分寸。将军可以尽管放心,不要担心外面的风尘之言。”

刘义隆一时急上心头,立刻派遣刺客吕玄伯去刺杀王慧龙。吕玄伯称自己有要事要通报王慧龙,正好王慧龙想起上次的流言危机时针对自己,此时恐怕又是刘义隆的诡计。于是命人搜身,果然搜出了匕首。左右将领怒不可遏,欲杀吕玄伯。王慧龙劝阻道:“你我各为其主,皆是为忠,我以礼仪为衣钵,难道还会刘义隆的陷害不成。”于是放了吕玄伯,而吕玄伯感其恩德,最终没有离开他。拓跋焘听说此事,对王慧龙大加赞赏。

此事过后,拓跋焘非但没有怀疑王慧龙,反而更加信任和赏识他,使得刘义隆的奸计未能得逞;而吕玄伯不但毅然摈弃了想谋害王慧龙的刘义隆,反而死心塌地做了王慧龙的门客,在王慧龙病逝之后,为了王慧龙守墓一生,直到死去(原文“终身不去”)。最终,拓跋焘赠王慧龙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pkqoa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