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甲午战争罪大恶极的战犯,仍供在靖国神社被日本首相参拜
甲午战争是崇拜军国主义的日本为先对外扩张野心,借以英俄对抗为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自丰岛海战至占领田庄台,仅八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和中国辽东、山东两半岛,全歼北洋舰队,控制了制海权。至台南失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第一次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数千年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以此为起点,日本的侵华活动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
1900年,日军充当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力军;
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又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
1914年日军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1927年和1928年,日军又两次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阻挠中国北伐。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更变本加厉,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先后进攻上海市、热河省、长城沿线和冀东地区以及察哈尔和绥远两省。
1937中国步步败退国无宁日。卢沟桥事变又爆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这决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日本一贯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甲午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总知,日本的资本主义是以甲午战争为契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甲午战争使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从此,日本侵略中国,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格局,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一直没有改变。中日甲午战争暴露了日本的无信和野蛮,残忍和凶暴,贪婪和兽性。因此,要完整认识中日关系史,就应该寻根溯源,从甲午战争入手。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破坏,对中国历史命运产生的严重影响,其后果决不可低估,切不可因为岁月的流失而谈忘了这悲惨的过去。
然而,日本的靖国神社至今仍供奉着在甲午战争中的“光荣战死者”13619名,以及侵台作战阵亡者1130名,合计14749名。他们中包括:
乃木希典,日本著名的“军神”,在明治天皇逝世后,和老婆一起切腹殉主。是甲午战争侵略中国的主要将领。
山县有朋。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的主要政府官员,积极主张日本学习欧洲,也是日本在甲午战争的主要将领。
伊东佑亨,甲午战争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他直接指挥消灭了北洋水师。
陆奥宗光,当时的外务大臣,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罪魁,有剃刀大臣之称。
北白川宫能久,甲午战争中入侵东北战死的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
还有入侵威海战死的第十一旅团长少将大寺安纯,入侵辽宁战死的“总督府”参谋长福原丰功少将和入侵台湾死去的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等侵略头子。他们和日本在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一样,长期受到日本国民、政府官员甚至首相的参拜,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军国主义阴魂在日本始终不散。靖国神社不灭,军国主义不亡。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靖国神社大门两侧各有一座“纪念”碑,碑底座有浮雕,一边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另一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上海。都是从正面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是不折不扣美化当年侵略战争的做法。
靖国神社陈列缴获的清军克鲁伯大炮。
靖国神社陈列缴获的镇远舰上的炮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i2h08i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