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皇后吴氏人物生平
赵构皇后吴氏早年生活
赵构皇后吴氏戎装工笔画(现代画家邹莉画)
吴氏十四岁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即日后的宋高宗)。宋高宗即位初期,吴氏常常着戎装侍奉左右。 吴氏非常知书明理,跟从宋高宗到四明时,卫士突然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询问宋高宗在哪里,吴氏骗过他们得以免祸。不久,宋高宗航行海上,有条鱼跳进宋高宗船中,吴氏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宋高宗大为高兴,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地,进封她为才人。 吴氏博通书史,又善于写作,因此得到宋高宗宠遇日盛,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不久晋升为贵妃。1142年(绍兴十二年),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从金国还朝。 此时,高宗已经空出皇后之位等待宪节皇后邢氏十六年,等来的却是邢皇后的灵柩。 朝臣多次上表请求重新立皇后,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喜欢吴贵妃,力挺她。
赵构皇后吴氏皇后生涯
1143年(绍兴十三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吴皇后知道高宗思念邢皇后,就请求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安慰宋高宗。 她还很孝敬婆婆,侍奉太后起居体贴周到,“顺适其意”,性格严肃的婆婆显仁太后对这个媳妇也非常满意。吴氏还曾经“绘画《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
在吴氏还是才人的时候,跟赵构奏请抚养了赵伯玖,更名为“赵璩”。赵伯琮的养母张氏去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无亲疏之别,而是“视之无间”。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所以“帝与后皆爱之”,封普安郡王。吴皇后曾对高宗赵构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高宗意决,立赵伯琮(赵慎)为皇子,封建王。出赵璩居于绍兴。
赵构皇后吴氏母仪天下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孝宗即位后,称吴氏为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拜见“如宫中仪”
1171年(乾道七年),吴太上皇后加号“寿圣明慈”。
1175年(淳熙二年),吴太上皇后又加“寿圣齐明广慈”之号。
1183年(淳熙十年),因吴太上皇后七十寿辰,孝宗对吴太上皇后的亲属“推恩有差”。
1185年(淳熙十二年),加号“备德”。
1187年(淳熙十四年),高宗去世,留下遗诏要求改称吴太上皇后为吴太后。孝宗请求吴太后回到大内居住,但吴太后不忍离开高宗居住的德寿宫,于是将寝殿称作“慈福”,仍然居住在那里。
1189年(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即位,又尊吴太后为寿圣皇太后(因宋孝宗还在世,故不称“太皇太后”)。光宗曾对寿圣皇太后言及用人,皇太后告诉光宗“宜崇尚旧臣”。
1193年(绍熙四年),寿圣皇太后吴氏寿八十,孝宗觐见皇太后,奉册礼,加尊号“隆慈备福”。
1194年(绍熙五年)正月,孝宗率群臣为寿圣皇太后行庆寿礼,嘉王(宋宁宗赵扩)侍侧,皇太后吴氏勉励赵扩“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
1194年(绍熙五年)夏,孝宗去世,光宗尊吴氏为太皇太后。 孝宗驾崩,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无法主持孝宗的“祭奠之礼”。于是,宰臣奏请八十一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主丧事”。太皇太后初不许,但是宰臣执请太皇太后如唐肃宗故事,群臣发丧在太极殿,“成服禁中”。太皇太后吴氏许可在“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尊礼。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吴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马上撤帘。
1195年(庆元元年),加吴氏尊号光祐,迁居重华宫。后来,汪义端将赵汝愚视作李林甫,想全部驱逐他的党羽,吴太皇太后不以为然。
1197年(庆元三年)十月,太皇太后吴氏病逝,时年83岁,谥曰宪圣慈烈皇后,祔于永思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gb81m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