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在关羽死后一年多才伐吴,他在准备这件事
关羽死了,刘备该不该去找孙权报仇呢?当然是该的。倒不是说为了那莫须有的结义兄弟情,而是因为随着关羽的死,荆州也全部落入了孙权手里。作为刘备集团的老窝,以及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策源地,荆州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这意味着蜀汉这边将彻底成为一个割据益州的地方政权,迟早任人宰割。
但是在关羽死后,无论是在他个人的本传还是刘备的传里,都没有提到当时刘备的情绪活动和事务安排。仅仅在刘备称帝活动完成以后,才添了一句没有明确时间前提的话:
(章武元年)六月,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一开始在描写刘备对孙权袭击关羽这一事的态度时,陈寿用的是“忿”,也就是不爽;而在孙权请求和谈时,刘备的态度则是“盛怒”。
很明显,关羽的死是在219年冬,而刘备伐吴则是在221年秋,中间隔了一年半。如果刘备从事发到出兵都一直维持着“盛怒”的状态,那刘备估计早就被自己的内火烧死了。
那么为什么时隔一年多才要发兵呢?个人认为蜀汉还是需要积蓄力量。毕竟在失去荆州后,蜀吴两家的实力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这一场伐吴战争,对蜀汉来说不啻是赌上国运的一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作一年半的准备是值得的。至于中间的称帝等活动,只不过是恰好应景而已。
而最终使得刘备从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出离愤怒下定决心东征的,还是张飞的死。毕竟砍掉张飞脑袋的家伙们又带着张飞的首级去了东吴。痛失左膀右臂的刘备,把这一切的账都算给了东吴。
因此,即使孙权主动提出和议,他也无法接受,要带着蜀汉的全部家当,去夷陵,走向自己命运的终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f4noc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