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突出重围 乌江自刎并非愧对江东父老?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追忆楚霸王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之所以选择在乌江自刎,是因为兵败有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但如果项羽真的暂且…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追忆楚霸王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之所以选择在乌江自刎,是因为兵败有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但如果项羽真的暂且放下尊严渡过乌江,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在垓下遭遇十面埋伏,带领800多人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在汉军一路追杀下,到达东城时,只剩下28骑兵,身后还有几千汉军穷追不舍。其实此时项羽已经走投无路,但他并没有选择自尽,反而带领手下继续冲入敌阵,斩杀百余人再次汉军逼退。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铜墙铁壁的包围,项羽依然突出奔逃。
一路奔逃也显示出,项羽其实早有退守之意。但在乌江岸边马上可以渡江安全逃回江东之时,却毅然留下慷慨遗言自行了断,其实这并非完全显示项羽傲气使然,是不是还有更为合理的解释呢?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已经说明:秦末战争中,闽越人听从项羽号令共同伐秦。秦灭之后,由于项羽身为灭越的楚人后裔,对闽越人还是保留些许私意,所以唯独没有为闽越首领封王。楚汉争霸一开始,闽越人倒向刘邦一方。
而且项羽兵败之时,闽越人已经占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此时兵将零落的项羽,即便逃过乌江,也很难东山再起打出一片江上。所以项羽才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与其渡江苟且偷生,不如慷慨自刎,留下千年美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vv4bqbq.html
赞 (0)
周代都有哪些野史周代野史故事大全
上一篇2025-08-18 18:14
周代都有哪些野史周代野史故事大全
下一篇 2025-08-18 22:18
相关推荐
详解仁孝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宋襄公以仁孝而著称,因为思念母亲而筑高台望母,他这一行孝的故事被百姓所知并千古流传,已经成为人间佳话,后人借用他的故事来教育子孙要行孝的道理。那么宋襄公筑台望母的故事内容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宋襄公筑高台望母,那么肯定…在唐朝当官应该注意什么?宰相晚上竟不许加班
仇士良是唐朝一个大宦官,玩弄朝政20年,先后诛杀了4名宰相,权倾一时。公元840年,仇士良拥立唐武宗,随后在公元841年唆使武宗诛杀2个观察使,这个消息被当时的宰相李德裕获悉,他马上展开营救。当时,李德裕正好休假在家,知道消息后连夜赶写奏状草稿,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等待其他3位宰相退朝,接着一起交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