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蒋介石:靠什么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

执行最严厉的军规校纪,“万众一心,万人齐力”的《革命军连坐法》是蒋介石最得意之作:与敌交战时,无论若何危险,不得临阵退却。如果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排长同全排…

执行最严厉的军规校纪,“万众一心,万人齐力”的《革命军连坐法》是蒋介石最得意之作:与敌交战时,无论若何危险,不得临阵退却。如果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连、营、团、师直到军长亦如此。反之,军长不退而全军官兵齐退,以至军长阵亡,则杀军长所属之师长,以此类推。

揭秘蒋介石:靠什么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盛大的开学典礼,军校大门临时搭起的松柏彩门上,挂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

在大操场的阅兵仪式上,何应钦指挥着身穿苏式黄咔叽布军装、脚蹬翻毛皮鞋的499名学生,踢着整齐的正步,英姿飒爽地通过检阅台。望着这支军容极盛队伍,蒋介石笑了,因为这支队伍完全属于自己,今天虽然只有500人,明天它一定会变成5千、5万、50万甚至更多。

在蒋介石的精心打造和训练下,不仅将黄埔学员练成一支威武之师,还成就了大名鼎鼎黄埔精神: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

正是这种精神,让后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整个中国都笼罩着黄埔的影子。

我们只要听听下面这些名字,都会大声惊呼:

胡宗南、宋希濂、余程万、俞济时、桂永清、郑洞国、黄维、孙元良、杜聿明、陈诚、张灵甫,林彪(林育蓉)、左权、刘畴西、刘志丹、徐象谦(徐向前)、蒋先云、王尔琢、周士第、许继慎、陈赓……

没有人生来就是将军,这些人都是黄埔出身的将军,从此以后,这些人见到蒋介石都称校长,并自称黄埔几期。

不过从此以后,也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格局,那就是老师打学生,学生打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打,就成了家常便饭。

假如没有这所学校,历史会怎么写,我们还真不知道。

可在当时没人意识到这所学校的重要性。

追随孙文多年的廖仲恺担任了黄埔军校的党代表,不久就被人刺杀掉了。

李济深做了一段时间的教练部主任后,就到第四军当军长去了。

戴季陶,孙文的马前卒、“党国理论家”,做政治部主任不到一个月,也不辞而别地离开了黄埔军校。

这样,整个黄埔军校的大权就全落到了蒋介石身上。

虽然蒋介石暂时还看不到校长的任何好处,可是几个月后,他就有了收获,而且盆丰钵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rkp7jc7.html